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面对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比方 作比较 B.举例子 打比方 C.举例子 列数字

D.作比较 列数字

(2)下列语句中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

A.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 B.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C.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D.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情况。

D.文末划线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答案】 (1)C (2)D (3)C (4)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细读第二段可知,列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99.99%”具体的数字,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辨析。说明的语言分两类:平实的语言与生动的语言,选项D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刷脸支付”比作“钥匙”,来生动形象地说明刷脸支付的特点,是说明文生动语言的表现。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ABD.正确。C.有误,这句话中并没有用到说明方法,只是用生动说明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说明。故选:C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六段中的“但并不是说”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 故答案为:⑴ C; ⑵ D; ⑶ C;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

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几乎表示强调和范围,并不排除有的城市没有立交桥,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相符。几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⑷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热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①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②__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③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答案】 (1)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2)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3)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惊蛰;清明;霜降

【解析】【分析】⑴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⑵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如文章第②段“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引用古书的记载,是属于“引用”或“引资料”,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有趣。再如“今年小满交芾时刻为5月20月22时36分”。是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⑶“渐次”意思是依次,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变化不可能是一致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首先对二十四节气有熟练的掌握,由“蛰虫苏醒来”可知是“惊蛰”;由“种瓜点豆好时辰”结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知是“清明”节气;由“结冰又结霜”可知是“霜降”。

故答案为:⑴ 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⑵ 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⑶ 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① 惊蛰 ;② 清明 ;③ 霜降 。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顺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两种比较容易判断,逻辑顺序最多。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