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革命历史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阅读革命历史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收获

和体会

篇一: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 练就读感功夫

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博才学校陈学军

我的女儿也是位小学生,前段时间她在读一本书,叫做《时代广场的蟋蟀》。有一天,我看到她吃饭的时候泪眼婆娑,原来是被书中描述的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打动了。我表扬她读书很认真,她还很不好意思呢!

同学们,你们在读书、看电视、看图画的时候,一定也有自己的感受吧?其实,每一位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就赋予了书中人物不同的情感,有的作家写书的时候也为书中的人物感动得流泪呢!而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有时是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有时因他们的快乐而大受感染,有时为他们的错误而愤怒不已……若把自己的这些感受写下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读后感、观后感了。读后感一定是在认真阅读原作并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才写的。所以,写好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大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和辨别能力。不过,写好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哟!

我们先来看一篇读后感。 读《启示》有感

读了《启示》一文,我被深深地震撼。有一位父亲在和邻居谈话时,手不小心被门夹到了。父亲本来想打女儿,可是没能出手。当天晚上,女儿听见父亲说:“我实在是痛得极惨,原想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 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有一次,我和妹妹发生了矛盾。妹妹用杯子盖夹到了我的大拇指。当时,我

一阵剧痛,无法忍受。可是这个父亲却能够忍受,我要向这个父亲学习。

看了这篇读后感,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吧?不过,这样的读后感,

老师们在平时见的可不少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来解

剖一下,这篇文章的毛病究竟出自哪里? 老师以为,有下面几点要改进:

1、题目不新颖。(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就用《读〈XX〉有感》为 题?

2、原文的内容概括得不具体。比如说,父亲手不小心被门夹到

了,为什么想打女儿?概括得太简单了,别人就会不明白。因为,你

要把读者当成没有读过这篇原作的人看。

3、联系实际的事例也太简单,为什么会联系到这件事,也没

有说明白。(在概括完故事后,常犯的毛病就是突然进入到自己要写 的事情。)

4、原文题所说的“启示”到底是指什么?联系实际的这件事

情,感觉还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对于原文的阅读理解似乎还没有到位。

这是我女儿写的一篇读后感的初稿,不好意思,让大家见笑了。

不过,我们母女在深入地读了文章后,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首

先是改进了题目《爱是化解疼痛的力量》,是不是更加符合原文的意

思,更具有震撼力?在如何联系实际上,我们一起讨论了这样几个问

题:父亲的手被夹伤,到底疼不疼?到底是谁的错?为什么父亲会承

担责任?生活中,自己有没有爱化解疼痛的经历?女儿充实了一些事例,就变成了下面的文章,我把它投到了《少年作文辅导》,还在上期发表了呢!(若怕与上期的杂志内容重复,可以不用。让大家自己去看。) 爱是化解疼痛的力量 ——读《启示》有感 五九班 唐梓琪

读了《启示》一文,我被深深地震撼。有一位父亲在和邻居谈话时,把手放在了门框边。因为外面的风太大,在门边练字的女儿的大楷本子都被风吹响了。女儿用力去把门关上,可是门又弹回来了。忽然,女儿看见父亲很痛苦。原来,是手被夹到了。父亲扬起手本来想打女儿,可是终究没能出手。当天晚上,女儿听见父亲对母亲说:“我实在是痛得极惨,原想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被夹到手是很疼的,我也有过亲身体验。有一次,我和妹妹发生了矛盾。我准备喝水时,妹妹用力盖杯子,夹到了我的大拇指。当时,我一阵剧痛,无法忍受。于是就对着她吼了起来:“你干什么呀!”并且号啕大哭了很久。

父亲说夹到手是自己的错。真是这样的吗?我觉得这错误并不只是父亲一个

人的,女儿也有错。为什么父亲觉得只是自己的错了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