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 - -

? 三、辨析题

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31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因而它们具有同样的特点。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9495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9798

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 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99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100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0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02

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03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04信用货币就是纸币。 105

由于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

以降低商品的价值。

106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就无需提高劳动生产率。 96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97

工人的个人消费在生产过程之外,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98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99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此,剩余价值不一定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10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他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

101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102

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违反了价值规律。

103劳动是一种能按价值出卖的商品。 104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105

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106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107108

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与劳动一起创造价值。

109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110流动资本就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

111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112

生产时间就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

113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114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115

预付不变资本增加引起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变化,属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16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 117118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119金融资本是“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 35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36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已经改变 3738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可以任意抬高垄断价格。

39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社会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改变。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4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代替了私人垄断。 42

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1.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2.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3.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5.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7.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8.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9.个别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就越低,两者成反比。

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成了买卖对象,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1.股份制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

13.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均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16.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5 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777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79资本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量有关,与剩余价值量无关。

80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81固定资本的损耗实质上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82

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

83资本既是一种运动,也是静止物。

84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实际上属于简单再生产范畴。 85

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都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两者是相同的。

86资本按其在运动中执行的职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7

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

3.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资本主义整个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可以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因此属于流动资本。

6.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束缚时,才会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变革后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性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变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是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规律的错误运用,是会对生产力带来破坏的,这已为实践所证明。

29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要研究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政治问题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内容,因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在研究经济基础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包括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3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所以分配关系不是生产关系。 3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即自然规律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一样,人们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而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自然规律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的作用,则可以不依赖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某个阶级或集团的阶级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同的。因此,虽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但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着自己的特点。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价格、价值的涵义、价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