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

谏》) 表疑问或 反诘,句 中有疑问 代词 表示祈使 语气 8.若 作用 例 句 第二人称 代词 指示代词 解释或翻译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项脊轩志》) 你、你们、你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吧 呢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这、这样、(《论语》)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 如此 如果、假设 连词 表假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动词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9.所 作用 例 句 在动词前 助词 “为…… 所”结构, 表被动 名词 复音 虚词 表地点 所以, 表原因 解释或翻译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像、好像 比得上、及、如 所……的人(事物) 被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处所、地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的原因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用来……所以, 表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的;……的(《师说》) 根据;……的方法 10.之 作用 表修饰 定语后置 的标志 结构 助词 取消句子 独立性 宾语前置 的标志 形容词、 音节 助词 副词尾 调整音节 代人、代 物、代事 代词 指示代词 动词 11.为 作用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例 句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向、对 解释或翻译 例 句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解释或翻译 的 不译 不译 不译 不译 无义 他(们)、 它(们) 这、那 往, 到……去 介词 .

.

表动作、行为的替代 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窦娥冤》)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替、给 当、等到 为着、为了 因为、由于 表被动关系 (《鸿门宴》)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被 语气 助词 疑问句末,表诘问 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呢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动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12.焉 作用 疑问代词 代词 第三人称 语气 陈述语气 例 句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杀鸡焉用牛刀(成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解释或翻译 哪里、怎么、什么 根据具体情况翻译: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等 他(们)、它(们) 了、啊、呢 .

.

助词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反诘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呢 结构 助词 句中停顿 不译 词尾 形容词、 副词词尾 房宫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相当于“然” 兼词 13.以 作用 于之(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在这里 (那里) 例 句 王好战,请以战喻。 解释或翻译 表工具、方法等 (《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起提宾作用 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把 介词 表原因 兵。(《陈涉世家》)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十因、由于 表时间、处所,用法同“于” 月,自亦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在、从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