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份试卷合集)山西省泽州县高中联考2020届语文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1.D(3分)(A项错误,原文是说《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而不是“东汉初期”)B项错误,“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而非“汉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可看作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C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说“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2.B(3分)(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不是来论证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原因,而是用以阐述天人和谐的观念在朝廷施政方面的影响)。

3.A(3分)(根据原文,“各种文化遗存”有误,“都包裹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说法绝对化) 4.(3分)D(A理解错误,不是错觉,是写地势的变化;B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汉家寨不被重视,不为人知;C分析过度,只是说黑亮相似。)

5.示例1:写汉家寨单调死寂与荒凉的外部环境,(2分)为汉家寨人的忍受生活艰辛的坚守以及给我心灵的震撼做铺垫。(3分)

示例2:①写了我的行踪,自然而然地引出骑行的必经之地——汉家寨;(1分) ②写了天山南麓的荒凉干枯,点明了它成为不毛之地的原因。(2分)

③交代了我寂寞茫然的感受,为后文写人物的出现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做铺垫。(2分) (意思对即可。若有其它合理解释,亦可酌情给分。)

6.【第一问】坚守:一是汉家寨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一是老人和孩子坚守着汉家寨,忍受各种辛苦存活下来;一是作者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3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示例:①老人是坚守者(1分):“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老人代表汉家寨的历史,他们默默地坚守着,延续着汉家寨的历史,传承者汉族的文化;(2分) ②孩子是坚守者:(1分)在这人烟稀少、生存困难的汉家寨,身穿红花棉袄的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未来的坚守者,某种传统一定会被她“坚守”下去,她代表着作者的美好希望。(2分)(意思对即可。) 7.B(原文是说由于各地时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的力

度还是不够,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8.D(“在基础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相时较少,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比

例较大,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

9.①政府出台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如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②做好立法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借鉴美国颁布的法令。③做好帮扶工作。如给予民办教育经费支持、支持公办与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相互购买教学服务等。④大力发展民办院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民办院校。(6分,每点2分,概括及分析各占1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意思对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

11.(3分)B(“历代帝王”“每年定时”错误,封禅大典多在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

12.(3分)D(“积极纳谏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错误。)

13.(10分)⑴(5分)担心天下人跟从(不良的)风气而奢侈浪费,规劝(皇帝)不要因功高而自我夸耀,不要因身处太平之世而使自己懒惰松懈。(注意“恐”“靡”“以”“矜”“怠”的翻译。)

⑵(5分)经历多种苦难会使国家振兴,深切的忧虑能开启智慧,这都是因为事情危急时人就会意志坚定,情势紧迫时就会思虑深入。(注意“兴”“殷”“圣”“锐”“迫”的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C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C项,根据颔联对仗的特性,应知“刘郎浦”亦为典故,“刘郎浦”是一个地名,当时刘备迎娶孙权妹妹之地。同时,“对比”亦错。E项,“间接描写”错,应是“直接描写”。)

15.①表达了对朋友刘秀才品德和才华的赞赏;②表达了对刘秀才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③表达了对能赏识并推荐刘秀才的伯乐的渴望。(每点2分)

(理解整首诗的情感要逐句逐联的分析,抓诗句中的景语、情语和典故语等,这首诗的首联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首联“彩服鲜华”用了老莱子娱亲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孝心的赞美;颔联写遥想秀才乘船夜归的情形,用了刘备和宋玉的典故,赞美了朋友的才华;颈联“精神终有立”“才思杳无穷”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谁能一开金口推荐他呢?表达了对表达了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之情以及渴望有人能赏识他的才华。) (三) (5 分)

16.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分。每空 1 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B(3分)【解析】不怒自威:形容一个人虽然未动怒,但仍具有威严的气质。宽严相济:宽与严相互周济,综合运用。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8.C(3分)【解析】A项句式杂糅,后半句可改为“在于卫星的特点是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或“在于卫星有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的独到之处”。 B项,成分残缺,应是“完

善……的措施”;D项,句意不明,“担心”后面应该加肯定的语气,可以改成“很多人越来越担心人工智能会影响人类的未来”。

19. A (3分) (根据横线后说的是“这个基点”可以判断横线处结尾应该要表达“基点”这个意思,“两千年甚至三千年”是对“时间视域”的具体阐释,放其后。因此选A.) 20. (5分)①鄙人→本人 ②大作→作品 ③你校→贵校 ④惠赠→随寄 ⑤垂怜→垂青/垂爱

21.(6分)

答案示例: ((

1)“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3分)

(每句

四.写作 省略

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锤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

(节选自王晓昕《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