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试卷合集)山东省临沂沂水县联考2019届中考生物一模试卷word附答案

(3)取出试管,分别滴加碘液,对照各管内的颜色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 34. 相应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A、B两只试管中各装入等量的白米饭制成的米糊,再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唾液和2ml的淸水,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A、B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A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B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

【解析】解: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此题提出问题是: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吗?,所以可以做出假设是: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

要探究唾液对白米饭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步骤是:(1)A、B两只试管中各装入等量的白米饭制成的米糊,再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唾液和2ml的淸水,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2)将A、B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3)取出试管,分别滴加碘液,对照各管内的颜色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A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相应实验结论:通过A号试管和B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 故答案为: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

(1)A、B两只试管中各装入等量的白米饭制成的米糊,再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唾液和2ml的淸水,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2)将A、B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预测实验结果:A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B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 相应实验结论:白米饭变甜与唾液有关。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白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35. 植物生长过程中,只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______。(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是含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首先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36. 如图为小玉网购的一个生态瓶。围观的同学发现这个密闭的瓶内,水草鲜美,小鱼居然

能活很久,觉得好奇不已。直到某“学霸”后来解说其生物学原理,大家才恍然大悟。现在,你也能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理解其中奥秘吗?

(1)该生态瓶其实就是一个模拟的简易______系统。从生物部分看,______是该系统内的生产者;而小鱼是______者;瓶内的泥沙上附着有细菌等分解者。

(2)要让瓶中的鱼、草等生物存活较长时间,应该将生态平常摆放在温度适宜和______充足的环境下。 (3)该装置能否放很多条鱼?正确的答案是______。

【答案】生态;水草;消费;光照;不能

【解析】解:(1)该生态球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球里有生物及生物生存的环境;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球中的生产者有水草;小鱼以水草为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是细菌、真菌等。(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这个生态球应放在温度适宜和光照充足的地方。(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在生态球内放入很多条小鱼,可能会由于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所以该装置不能放入很多条鱼。

故答案为:(1)生态;水草;消费; (2)光照; (3)不能。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7. 如图是以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请据图回答:

(1)A、B代表叶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其中A是______,B是______。 (2)在B结构内发生的______作用,能处理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如果①代表二氧化碳,则②代表______。 38. (3)植物通过导管输送来的水分,除了被叶肉细胞等利用外,更多部分则是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叫______作用。

【答案】叶绿体;线粒体;呼吸;水;蒸腾

【解析】解:(1)A、B代表叶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其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

(2)在B结构内发生的呼吸作用,能处理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如果①代表二氧化碳,则②代表水。

(3)植物通过导管输送来的水分,除了被叶肉细胞等利用外,更多部分则是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这个过程叫蒸腾作用作用。

故答案为:(1)叶绿体;线粒体 (2)水 (3)蒸腾

植物的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

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可结合其概念、公式来分析有关的题目。

39. 如图是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代表的结构是肾单位中的______。

(2)动脉内的血液主要经过______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液体②,该液体是______。 (3)某人被初诊为糖尿病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图中肾单位内的______部位发生病变;若排除肾脏病变可能,则原因有可能是______分泌异常。

【答案】肾小囊;肾小球;尿液;肾小管;胰岛素

【解析】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①代表的结构是肾单位中的肾小囊。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葡萄糖和无机盐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尿液中有葡萄糖,若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全部重吸收造成的;若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把原尿中过多的葡萄糖重全部新重吸收回血液。 故答案为:(1)肾小囊 (2)肾小球;尿液 (3)肾小管;胰岛素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40. 今年,肺结核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刘善同学最近就不幸被确诊为肺结核患者,随之,

他和家人接受医生的建议,请假隔离,积极治疗。期间,他想制作该病的预防宣传资料。请你帮他审查以下几条关键信息。

(1)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是______杆菌。作为原核生物,它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______,且因该生物能靠______方式快速生殖,所以肺结核易引发流行。

(2)刘善和家人接受医生的建议,请假隔离,积极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

(3)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对新生儿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提高对该病的抵抗力。

【答案】结核;细胞核;分裂;控制传染源;抗体

【解析】(1)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它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靠分裂方式快速生殖,所以肺结核易引发流行。 (2)刘善同学最近就不幸被确诊为肺结核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刘善和家人接受医生的建议,请假隔离,积极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3)疫苗是指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产生的抗体只能消灭相应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结核;细胞核;分裂(2)控制传染源(3)抗体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1.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圆了很多家庭的梦。同时,“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为更多民众尤其是高龄母亲

所关注。

(1)“试管婴儿”诞生过程中,真正在试管内完成的主要是以下哪一过程?______。 A.排卵 B.受精 C.胚胎的后期发育 D.分娩

(2)这项技术属于______(有性/无性)生殖方式,因此,婴儿具有______(母体/双亲)的遗传特性。另外由于该技术可人为改变X或Y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几率,容易引发社会人口______比例的失调。对此,我国已采取相关管控措施。 (3)如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女儿,则可推测他们第二胎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机率为______。

【答案】B;有性;双亲;男女;25%

【解析】解:(1)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也就是说试管婴儿经过取卵--受精--植入三部曲,最后还是要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因此试管婴儿是受精过程在试管内进行的,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的发育主要还是在母亲的子宫内进行。

(2)“试管婴儿”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婴儿具有父母双亲的遗传特性。另外由于该技术可人为改变X或Y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几率,容易引发社会人口男女比例的失调。对此,我国已采取相关管控措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