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
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3.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
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4.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
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5.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
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C.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6.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
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7.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
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8.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
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9.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
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10.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
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
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C.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B.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D.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11. 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
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 ) A. 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 C. 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
B. 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 D.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12. 如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3.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
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 A.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B. 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C.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D. 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14.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
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 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B. 佛教的广泛传播 D.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15.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
--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6.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
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17.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
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18. 如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