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总体规划

l、深化改革,制定相应政策和优惠措施,推进旅游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2、制定和完善相关旅游行业规章制度,加强职业规范和道德教育。

第十四章 甘肃省旅游融资规划

为确保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甘肃各地积极调动和吸纳社会资本,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把旅游业培育成大产业,不但需要良好的政策,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大开发启动阶段,政府的导向性投入显得更为重要。20多年来,我省旅游业依靠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利用外资,实现了全省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的改善。但旅游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希望政府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增强大办旅游业的引导力度。

一、融资渠道

(一)政府投资

l、必要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2、可持续发展旅游所做的规划与研究; 3、甘肃省的全新旅游形象塑造与推广; 4、公共性旅游接待设施(如广场、厕所等);

5、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为引进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6、招商引资商贸会,引进外资,并为企业间合作、交流等创造机会。

(二)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融资主要用于解决资金需求大的项目,弥补政府投资力度不足,提高企业资本金筹措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l、创建旅游产业基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和企事业单位的闲置资金; 2、各类金融信贷,立足国内,并大力引进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投资; 3、鼓励组建旅游集团公司,通过股票上市筹集资金; 4、发行旅游彩票,吸纳投机市场资金; 5、发行西部开发甘肃旅游发展债券。

(三)市场直接投资

1、遵循规划、合理开发的前提下,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全民直接投资办旅游; 2、通过好的项目融资;

3、采取BOT项目融资、收益权融资等方式,降低企业的长期投资风险。

第十五章 发展对策和措施

一、实施跨越式蛙跳发展战略

l、实施旅游创新战略,引入知识经济思想,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全新观念; 2、明确21世纪旅游业在甘肃国民经济中的大产业地位;

3、强化大市场观念,营销甘肃,树立独特而富有魁力的旅游新形象; 4、旅游企业实施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战略,构建旅游企业精品;

5、按照“一个中心、三大支柱区、六大线路”的战略构架建设旅游产业体系。

二、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l、建立省、地、州三级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2、实施大力扶持的旅游产业政策; 3、设立旅游发展基金;

4、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5、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三、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

* 加大旅游资源集约开发力度,重点建设三大优先启动旅游区、五大旅游精品工程、六条黄金旅游线路和十一条精品特色游线路

* 实施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品牌战略:营造甘肃“莫高风光、月牙泉、小九寨、拉卜楞寺、巍巍祁连、黄河风情、安多南藏区、崆峒山”等知名品牌。 * 评比甘肃“十佳景点”、“十佳饭店”、“十强旅行社”。

* 加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申报和定级工作。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战略

(一)转换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

● 以政策换资金; ● 以项目换资金; ● 以利益换资金; ● 以效率换资金; ● 以开放换资金; ● 以合作换资金。

五、实施优惠政策,培育市场主体

1、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的特殊优惠政策,促使旅游尽快成为投资与开发的新热点。凡投资开发建设旅游景点、兴办其它旅游项目或旅游企业,执行减免企业地方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各景点实行“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及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旅游资源开发。

3、在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上给予政策扶持,帮助投资者降低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在土地利用方式上采取多种合作方式,以长期与短期租赁相结合,允许国有资产入股。

4、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旅游企业改革。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综合开发、整体促销、规模经营的能力。

5、主动加强与外界的协作和联合。积极吸引外商对旅游的开发投资。积极调控和引导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向。成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办。

6、对于外来投资兴办的旅游企业,在资金安排、土地使用价格、地方财政税收返还以及立项审批等方面采取以项目带政策,实行差别优惠。

六、实施产业联动战略

* 农业发展与观光农业、绿色旅游相结合,营造兰州至甘南州及天水至兰州高速公路两侧的绿色观光示范带。

* 在食品生产行业上下大力气,并与精细化工相结合,重点做好冬虫夏草、藏药材等的深加工,生产绿色保健食品及防病治病保健品。

* 加强工业旅游项目开发,使观光和工业旅游有机结合。

* 与旅游业相关的企业要加大科技含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力图生产出甘肃名产,既可作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又可作为旅游商品。

* 利用名人效应,营造“始祖文化”新形象,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地位。

* 刺激和带动直接提供旅游消费资料和服务的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商业等第三产业中相关行业的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形成一个由一产到三产的综合产业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这个产业链中的拉动作用,从而大幅度增进甘肃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七、旅游科学技术化战略

● 提高全民旅游发展意识特别是领导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技兴旅”意识和素质; ● 成立甘肃省旅游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

● 科学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项目规划与设计; ● 旅游行业管理现代化,旅游企业经营电脑化; ● 加强旅游环境整治技术开发利用;

● 加快旅游信息化进程,建设甘肃旅游十分细分的专门主题网站。

八、加快旅游立法工作

旅游业发展必须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战略思想,纳入法制建设轨道,逐步制定《甘肃旅游管理办法》、《甘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甘肃旅游者权宜保护条例》、《甘肃旅游景点管理条例》、《甘肃旅游饭店管理条例》等。

九、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全省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制定旅游业发展长远规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不断

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子,努力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并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特色鲜明的名牌旅游产品,促进甘肃旅游的快速发展。

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交通,省计委、交通厅要优先安排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公路建设,加大对旅游专线公路(不低于三级)的建设力度;加速各主要旅游城市间高等级公路建设,完成主要旅游城市与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和上等级;争取把兰州中川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机场,开通甘肃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航线,改建扩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创造条件开通其它支线;力争玉门至敦煌的铁路尽快立项。

3..切实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优化游客的消费结构,增加旅游外汇收入。在管理好现有全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厂家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生产厂家作为全省旅游商品定点企业,省经贸委在技改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建立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在敦煌、嘉峪关、兰州、天水、夏河等五个城市选择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全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4..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省旅游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制,发挥整体优势,以资产为纽带,努力创造条件,推进甘肃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建设进程,并积极采用引资嫁接、租赁承包、股份改造等有效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改造。

5..加强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旅游宣传作为整个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宣传旅游事业;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6.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规章,健全各类旅游执法机构,配备专业人才,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并不断加强地方旅游专线交通及旅游治安管理,净化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7.各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并积极争取创造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建立健全景点等级划分制度。

8.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计划部门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纳入经济发展计划并建立项目库。外办、公安、海关、检验检疫、民航、边防等部门要简化办理旅游证照等手续,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创造方便快捷的验放条件,保证游客顺利及时地过境旅游。

9.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不断完善带薪休假的制度,鼓励旅行休假;鼓励大中学生假期旅游;形成全社会参与旅游的局面。

10.建立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联系制度,各厅、局、委、办要指定人员或处室与旅游部门建立固定的联系,及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11.各级政府、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总结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