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 习题参考答案

9.树形结构适合用来表示【D】。

A.有序数据 C.无序数据

B.元素之间没有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10.算法指的是【D】。

A.计算机程序 B.排序算法 C.查找算法 D.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11.一个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是【B】。 A.2 B.2-1 C.2 D.2-1 12.有关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二叉树的度一定为2 B.二叉树中任何一个结点的度都为2 C.一棵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等于2 D.二叉树的深度一定为2 13.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C】种形态。 A.3 B.4 C.5 D.6

14.含有16个结点二叉树的最小深度是【C】。 A.3 B.4 C.5 D.6

15.在一棵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根结点的右边【D】。

A.只有左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B.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C.只有右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D.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16.如果一棵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是DBECA,中序遍历序列是DBACE,则它的先序遍历序列是【B】。

A.ACBED B.ABDCE C.DECAB D.EDBAC

17.如果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是ABDFCEG,中序遍历序列是DFBACEG,则它的后序遍历序列是【D】。

A.ACFKDBG B.GDBFKCA C.KCFAGDB D.FDBGECA

18.在线性表(2,5,7,9,12,23,27,34,40,56,61)中,用顺序查找法查找数据15,所需的比较次数为【D】。

A.1 B.4 C.6 D.11

19.设有一个已按各元素值排好序的线性表(表长度大于2),分别用顺序查找法和二分查找法查找一个与给定值相等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分别为a和b,当查找不成功时,a和b的关系是【A】。

A.a>b B.a

20.有序表(2,5,8,15,26,31,39,46,50,55,66,98),当用二分法查找值66时,需要比较【C】次。

A.1 B.2 C.3 D.4

21.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C】。

A.以顺序方式存储 B.以链式方式存储 C.以顺序方式存储并排序 D.以链式方式存储并排序

22.对线性表(12,43,65,30,25,67,5,23)采用冒泡法排序,第二趟扫描后的结果是【C】。

A.(5,12,23,25,30,43,65,67) B.(12,43,30,25,65,5,23,67) C.(12,30,25,43,5,23,65,67) D.(5,12,65,30,25,67,43,23)

23.对数据元素序列(49,72,68,13,38,50,97,27)进行排序,前三趟排序结束时的结果依次为:第一趟:13,72,68,49,50,97,27;第二趟:13,27,68,49,38,50,97,72;第三趟:13,27,38,49,68,50,97,72;该排序采用的方法是【A】。

A.选择排序法 B. 直接插入排序法 C.冒泡排序法 D.堆积排序法

24.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对下列4个线性表按升序排序时,比较次数最少的是【D】。

A.(102,34,41,98,87,48,25,73)

k

k

k-1

k+1

B.(25,34,48,41,87,73,98,102) C.(34,41,25,48,73,102,98,87) D.(98,73,87,48,25,34,102,41) 三、 从参考答案中选择全部正确答案 1.下面属于算法描述工具的有【A、B、D】。

A. 流程图 B. N-S图 C. 折半法 D. 伪代码 E. 交换法 2.评价算法效率的依据是【B、E】。

A. 算法在计算机上执行的时间 B. 算法语句执行次数

C. 算法代码行数 D. 算法代码本身所占据存储空间 E. 算法执行时临时开辟的存储空间

3.下列关于数据逻辑结构叙述中,正确的有【A、D、E】。 A. 数据逻辑结构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B. 数据逻辑结构与计算机有关

C. 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 D. 数据逻辑结构与计算机无关

E. 线性结构和图形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 4.链表的优点有【A、C、E】。

A. 便于插入 B. 便于查找 C. 便于删除 D. 节省存储空间 E. 能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5.下面属于线性表的有【A、C、E】。

A. 队列 B. 链表 C. 栈 D. 图 E. 数组 6.下面属于栈操作的有【A、C、E】。

A. 在栈顶插入一个元素 B. 在栈底插入一个元素 C.删除栈顶元素 D. 删除栈底元素 E. 判断栈是否为空

7.下面属于队列操作的有【B、C、E】。

A. 在队头插入一个元素 B. 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 C.删除队头元素 D. 删除队尾元素 E.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8.有6个元素按1、2、3、4、5、6的顺序进栈,可能的出栈序列有【A、B、D、E】。 A. 1、2、3、4、5、6 B. 2、3、4、1、6、5 C. 4、3、1、2、5、6 D. 3、2、4、6、5、1 E. 5、4、6、3、2、1

9.有6个元素按1、2、3、4、5、6的顺序入队,不可能的出队序列有【B、C、D、E】。 A. 1、2、3、4、5、6 B. 2、3、4、1、6、5 C. 4、3、1、2、5、6 D. 3、2、4、6、5、1 E. 5、4、6、3、2、1

10.下列叙述中属于树形结构特点的是【B、D、E】。

A. 每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前件 B. 每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 C. 一个结点所拥有前件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D.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E. 一个结点所拥有后件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11.有关二叉树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B、D、E】。 A. 可以只有左子树 B. 可以只有右子树

C. 完全二叉树是满二叉树 D. 可以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 E. 可以既没有左子树,又没有右子树

12.对数列{50,26,38,80,70,90,8,30}进行冒泡法排序,第2、3、4遍扫描后结果依次为【D、E、C】。 A. 26,38,50,70,80,8,30,90 B. 26,8,30,38,50,70,80,90 C. 26,38,8,30,50,70,80,90 D. 26,38,50,70,8,30,80,90 E. 26,38,50,8,30,70,80,90

13.对数列{50,26,38,80,70,90,8,30}进行简单选择法排序,第2、3、4遍扫描后结果依次为【C、D、B】。 A. 8,26,30,38,50,90,70,80 B. 8,26,30,38,70,90,50,80 C. 8,26,38,80,70,90,50,30 D. 8,26,30,80,70,90,50,38 E. 8,26,30,38,50,70,90,80

14.对数列{50,26,38,80,70,90,8,30}进行直接插入法排序,第1、2、4遍扫描后结果依次为【B、A、C】。 A. 26,38,50,80,70,90,8,30 B. 26,50,38,80,70,90,8,30 C. 26,38,50,70,80,90,8,30 D. 8,26,38,50,80,70,90,30 E. 8,26,30,38,50,70,80,90

习 题 七

一、 用适当内容填空

1. 数据库技术是【 数据处理 】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以【 文件 】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由【 数据库表 】构成,此外,还包含索引、【 表之间的联系 】、数据有效性规则和【 安全控制规则 】等信息。数据库表必须是【 二维 】表,是一种【 结构化 】、【 有数据类型 】的表格。

2.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有【 人工管理 】、【 文件系统 】、【 数据库系统 】和【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四个阶段,【 人工管理 】阶段数据不能共享,【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并行访问数据效率最高,【 人工管理 】阶段处理数据量最小,集中式数据库管理是指【 数据库系统 】阶段。

3. 数据库系统的英文简称为【 DBS 】,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 人员 】组成,计算机硬件搭建了系统运行和存储【 数据库 】的硬件环境;【 计算机软件 】除用于管理、控制和分配计算机资源外,还用于建立、管理、维护和使用【 数据库 】。软件主要包括【 数据库 】、操作系统和【 数据库管理系统 】。

4. 在DBMS中,通过【 数据定义语言或DLL 】语言建立数据库中表、视图和索引;用【 数据操纵语言或DML 】语言进行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用【 数据查询语言或DQL 】语言进行数据查询。

5. 从用户角度来看,事务是完成某一任务的【 操作 】集合。多个事务并发更新数据容易引起数据【 不一致性 】问题。实现数据项互斥访问要求的常用方法是锁定数据项,常见的数据共享锁定方式是【 共享型锁 】和 【 排它型锁 】。

6. 在现实世界到数据世界的转化过程中,中间要经历【 信息 】世界;人们用【 概念模型 】描述信息世界中对象及其关系,用【 实体 】表示事物,用【 属性 】表示事物的特征;用【 数据模型 】描述数据世界中对象及其关系,用【 一行数据或一条记录 】表示事物,用【 数据项、列或字段 】表示事物的特征。

7. 在数据安全性控制方面,DBMS所采取的措施有【 用户标识和密码认证】、【 用户分级授权 】和【 数据加密 】。 8. 在数据模型中,除了描述实体本身以外,还要对【 实体间的联系 】进行描述;实体之间存在【 一对一 】、【 一对多 】和【 多对多 】三种联系;对于学生实体而言,“姓名”是【 属性名 】,“李明”是【 属性值 】。

9. 在数据模型中,常见的数据模型有【 层次数据模型 】、【 网状数据模型 】、【 关系数据模型 】和【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基本层次数据模型是描述【 两个 】实体(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由【 它支持的数据模型 】决定。可能有多个根结点,每个非根结点可能有多个父结点,这是【 网状 】数据模型;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而每个

非根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这是【 层次 】数据模型。在关系模型中,用二维表描述【 实体型或实体之间的联系 】,表中每行数据描述【一个实体或实体之间的联系 】,通过【 属性值 】能分析出同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 具有相同含义的属性 】能分析出不同类实体之间的联系。

10. 用E – R方法描述学生实体时,用【 矩形 】图形表示学生,用【 椭圆形 】图形表示学号,用【 菱形 】图形表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

11. 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中,一个对象包含【一组包含对象数据的变量 】、【一组描述对象行为特性的方法 】和【一组对象所响应的消息 】三方面的内容。方法由【方法的调用说明 】和【方法的程序代码 】两部分组成。将具有相同【 属性 】和【 方法 】的对象归结为【 类 】。

12. 在关系数据库中,通常将关系也称为【 二维表 】;将一个数据记录称为【 一个元组 】,用于表示【一个实体 】;将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 值域 】;如果一个关系中包含n个属性,则将该关系称为【 n元或n目 】关系。

13. 关系模式用于描述表的【 结构 】,除包含模式名、属性名和主关键字外,还要包含属性的【 数据类型 】和【 取值范围 】信息。

14. 数据模型主要由【 数据结构 】、【 数据操作 】和【 完整性约束 】三个要素组成。

15. 对关系数据库表中数据主要有【 插入 】、【 删除 】、修改和【 查询或检索 】四种操作。这四种操作可以归纳成【 数据项投影 】、【 数据记录选择 】、【 两个表连接 】、【 数据插入 】和【 数据删除 】五种基本操作。

16. 在关系数据模型中,有【 域完整性约束 】、【 实体完整性约束 】、【 参照完整性约束 】和【 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四类数据完整性约束。

17. 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定义了选择、投影和连接等专门的关系操作。从表中选取若干列的操作被称为【 投影操作 】;从表中取出若干行的操作被称为【 选择操作 】;由两个表生成一个新表的操作被称为【 联接操作 】。对SQL语句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性别=“1”来讲,【 WHERE 性别=“1” 】部分为选择操作,【 * 】部分为投影操作;SQL语句SELECT Count(*) FROM 学生,将输出【 1 】行数据。

18. SQL是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它由【 数据定义语言 】、【 数据操纵语言】、【 数据查询语言 】和【 数据控制语言 】四部分组成。Select语句属于【 数据查询语言】;Alter Table语句属于【 数据定义语言 】;Update语句属于【 数据操纵语言 】。

二、 从参考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在数据处理的人工阶段,程序与数据组的关系是【 A 】。

A. 一一对应 B. 一对多 C. 多对一 D. 多对多 2. 【 D 】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A. Visual FoxPro B. Access D. SQL Server D. Windows 3. 【 B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A. MDB文件 B. Oracle C. Word D. 文件系统 4. 【 C 】不是数据库系统组成要素。

A. 用户 B. 操作系统 C. Excel D. 硬件平台 5.【 A 】是数据库系统。

A. DBS B. DBMS C. ODBC D. DBAS 6.【 B 】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称。

A. DBAS B. DBMS C. ODBC D. DB 7.【 B 】 是一对一关系。

A. 辅导员与班级 B. 校长与学校 C. 学生与课程 D. 服务器与计算机 8.【 C 】是一对多关系。

A. 行驶的汽车与驾驶员 B. 校长与学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