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中医完整

第一章 基础医学知识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 【A型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 ( ) A.《中藏经》 B.《景岳全书》 C.《医宗金鉴》 D.《黄帝 内经》 E.《五十二病方》 2.《温病条辨》的作者是 ( )

A.吴又可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王孟英 3.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 )

A.张子和 B.李东垣 C.朱丹溪 D.吴又可 E.刘河间 4.在病因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

A.张仲景 B.陶弘景 C.巢元方 D.孙思邈 E.陈无择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标本同治

6.不属于“证”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的是 ( )

A.病情轻重 B.发病原因 C.邪正关系 D.病变部位 E.病变性质

7.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其错误者是 (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金为木之所胜 D.火为土之母 E.水为土之所胜 8.五脏之中,肝为 ( )

A.阴中之阴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9.根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东方、春天、酸味及青色归属于 ( ) A.土 B.金 C.水 D.木 E.火 10.不属于根据五行相生觌律制定的治法是 ( )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益火补土 D.金水相生

E.泻南补北 1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疗原则的确立,其理论依据是五行的 ( )

A.相生规律 B.相克规律 C.相乘规律 D.相侮规律 E.制化规律 12.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 (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3.具有收敛、沉降、肃杀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 (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4.“亢则害,承乃制”主要说明了五行间的 ( )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1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 )

A.阴阳的对立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互根 D.阴阳的 转化 E.阴阳的相互制约 16.“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 )

A.阴虚阳亢 B.阳虚阴胜 C.阳气暴脱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17.自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属于 ( )

A.阴制约阳 B.阳制约阴 C.阴阳转化 D.阴消阳长 E.阳消阴长

18.某些急性热病,持续高热,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危象者, 属于 ( )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由阳转阴 D.由阴转阳 E.阴制约阳

19.“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 )

A.消长平衡 B.互根互用 C.相互转化 D.对立制约 E.阴阳交感

2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 关系 ( )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交合感应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21.五味中入肾的是 ( )

A.苦 B.酸 C.甜 D.辛 E.咸 22.通因通用适用于 ( )

A.脾虐泄泻 B.五更泄泻 C.肾虚尿频 D.瘀血崩漏 E.寒热夹杂

23.按五行生克规律确定治法,肝气横逆犯脾者,宜用 ( )

A.滋水涵木法 B.抑木扶土法 C.壮水制火法 D.培土生 金法 E.益火补土法

24.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称为 ( )

A.液 B.涎 C.唾 D.津 E.口津 25.“胃之关”是指 ( )

A.脾 B.飞门 C.幽门 D.肾 E.贲门

26.血液运行于脉道中,不逸于脉外,主要与下列何脏的作用有关( ) A.心肺 B.肝脾 C.肝肺 D.心肝 E.心脾 27.与膀胱的储尿、排尿功能最相关的是 ( )

A.肺气肃降 B.肝气疏泄 C.脾气升清 D.肾阳气化 E.三焦通利 28.“精汁”藏于 ( )

A.肾 B.肝 C.心 D.精室 E.胆 29.与肝藏血功能最无关的是 ( )

A.筋膜运动 B.月经来潮 C.爪甲枯荣 D.毫毛润泽 E.目辨五色

30.“太仓”是指 ( )

A.脾 B.大肠 C三焦 D.小肠 E.胃 31.生理上与气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 )

A.脾与肾 B.心与肺 C.脾与肝 D.肝与肺 E.肺与肾 32.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 ( )

A.心 B.脾 C.膀胱 D.胃 E.小肠

33.《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 ( ) A.胃主受纳 B.脾主运化 C.大肠传导 D.肝主筋 E.脾胃纲运

34.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 )

A.飞门 B.户门 C.鬼门 D.魄门 E.吸门 35.不是肺的功能所主的是 ( )

A.清洁呼吸道 B.宗气生成 C.肌肤润泽 D.水液吸收 E.嗅觉灵敏

36.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 )

A.脾阳温煦 B.气的固摄 C.肝气疏泄 D.脉道约束 E.血量充盈

37.心的外应在 ( )

A.胸膺 B.背部 C.虚里 D.颈部 E.腰部 38.寒病出现寒象应该应用的治疗原则是 ( )

A.寒者热之 B.以寒治寒 C.寒因寒用 D.阴病治阳 E.阳病治阴

39.不是心的功能所主的是 ( )

A.血液运行 B.血量调节 C.血液化生 D.味觉正常 E.面部华泽

40.下列观点何者为错 ( )

A.脏泻浊于腑 B.腑输精于脏 C.腑实者泻脏 D.脏病多 虚 E.腑病多实 41.肺其充在 ( )

A.面 B.发 C.鼻 D.汗孔 E.皮 42.“四末”是指 ( )

A.四指 B.四趾 C.面、巅顶、躯干、四肢 D.四肢 E.气血津液

43.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 )

A.津液’B.精髓 C.血液 D.宗气 E.原气 44.“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 )

A.心为阳脏 B.心主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与脉相连 E.心志为喜

45.下述内容为肝的生理功能,但应除外 ( )

A.调畅情志 B.促进血行 C.主管生殖 D.调节血量 E.防止出血

46.“大实有赢状”病变的治法是 ( )

A.攻补兼施 B.通因通用 C.塞因塞用 D.先补后攻 E.虚者补之

47.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隶属于 ( )

A.肾的纳气功能 B.肺的宣降功能 C.肺的治芾功能 D.肺的呼吸功能 E.肾的封藏功能 48.不属于肺主治节范畴的是 ( )

A.主持呼吸运动 B.调节全身气机 C.调理血液运行 D.调节津液代谢 E.调理冲任二脉

49.肝主疏泄,最主要关系到 ( )

A.气机调畅 B.血液运动 C.津液代谢 D.情志活动 E.消化功能

50.不属于肝的病理反应的是 ( )

A.视物不清 B.听力减弱 C.胸胁胀痛 D.急躁易怒 E.手足震颤 51.“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是指肝 ( ) A.维持气血运行 B.化生血液 C.统摄血液 D.储藏血液, 调节血量 E.推动血行

52.天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 )

A.女子月经来潮 B.男子产生精子 C.性功能的成熟 D.机体生长发育 E.元气发挥作用 53.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 )

A.先天之精气 B.后天之谷气 C.宗气 D.元气 E.卫气

54.与肾藏精的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语言流利 B目睛明亮 C.嗅觉灵敏 D.筋肉健壮 E.发黑荣润

55.患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多是因为 ( )

A.肺不主气 B.心不主血 C.肾不纳气 D.肝失疏泄 E.脾失健运

56.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 )

A.如衡 B如雾 C.如沤 D.如羽 E.如渎 57.下列奇恒之腑中,有表里配合关系的是 ( ) A.脑 B.髓 C.骨 D.脉 E.胆 58.与女子胞的生理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 )

A.肾、心、肝、脾 B.心、肺、脾、肾 C.脾、胃、心、肝 D.肺、脾、肾、胃 E.肺、脾、心、胃 59.下列脏腑衰里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心与小肠 B.肺与三焦 C.肝与胆 D.肾与膀胱 E.脾与胃

60.气门又称为 ( )

A.户门 B.贲门 C.吸门 D.鬼门 E.魄门 61.与脾的功能关系最小的是 ( )

A.口味正常 B.嘴唇红润 C.四肢有力 D.温养皮肤 E.脏位恒定

62.与肝主疏泄功能最无关的是 ( )

A.调畅气机 B.脾胃升降 C.情志活动 D.血液运行 E.运动自如 63.“女子以肝为先天”是指 ( )

A.肝主藏血,血液源于先天 B.肝司疏泄,促进消化吸收 C.肝为血海,调理冲任二脉 D.肝喜条达,关系情志调畅 E.女子先天多肝血不足

64.最易导致肾气不固的情志因素是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