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黄亚平控规课程复习思考题(新版!)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黄亚平院长控规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物质规划、综合规划、物质环境决定论

A.物质规划:以城市物质环境布置为主要内容,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体的空间布局规,其规划工作集中在城市的物质建设上,关注于城市外观的形式和环境中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等布局问题。

B.综合规划:综合规划通过对城市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结构的研究,揭示这些要素的性质、功能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分析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从而在整体上对城市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C.物质环境决定论:认为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城市中存在的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论述题:

①试述国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过程及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1、物质形态规划为主导的阶段 背景:欧美多数国家面临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大量城市需有效规划和管理,因而物质形态规划占主导地位。 2、区域规划为主导的阶段

背景:19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学科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被很快应用到社会管理方面,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上面来。 3、政治主导规划的阶段

背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西方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如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少数民族问题,出现所谓“城市危机”。 4、经济因素主导规划的阶段

背景:1970年代末期~1980年代,西方发生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②从国外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谈谈你所理解的未来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应具备的能力。 国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趋势:

①规划专业教育的基础呈逐步拓展的趋势;

②规划专业教育的重点呈工程与社会经济多元化的特征; ③规划教育与国家规划机构、制度、体系相一致; ④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一致; ⑤规划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其专业教育需要一个较宽的基础教育和一些方向性的专业教育。

⑥现代分析统计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配合以贯穿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技能配合以社会经济知识。总的来说,要有是以专业知识和素养为主的多学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应具备的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经济文化以及政策知识、一定的数理统计和分析方法、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制图技术,综合分析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物质形态的能力,与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打交道的能力等等。

C. 目标愿景型规划、决策咨询型规划、资源管理型规划的特点 (1)目标愿景型:(建筑学+城市规划)

特征:重点关注物质空间形态,强调“静态理性”; 描绘城市未来的终极蓝图(依据美学原则确定,不可更改的,完美的终极状态)并付诸实施;体现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的理想。

保障手段:强权型政府(具有绝对强势的行政、财政、法律能力、主宰城市规划建 设的全过程)。

存在问题:由于城市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完美的终极蓝图往往无法实现,特别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2)决策咨询型(行政管理+系统科学)

特征:重点关注规划形成过程,强调过程理性。

通过多方参与、不断反馈和修改完善的过程达成一致目标,保证规划建设成果动态合 理;由“全知”到有限理性,由理想回到现实。不求最好,避免最坏。 保障手段:民主型政府(组织各方参与规划建设决策的全过程)。

存在问题:规划建设决策过程复杂,在大规模建设、高速度发展时期往往效率很低, 且难以把握全局。 (3)资源管理型

特征:增长压力与资源瓶颈,是各国政府的职能和管理任务也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过去不大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等均被列入到现代政府的管理范围内,由此引发了规划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目标总量型规划转向资源管控型规划。 重点关注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政府调控力和市场力并行。 保障手段:作为型政府(围绕目标有限作为,计划+市场,法制健全)。

存在问题:如果政府权力不受约束,并直接参与逐利行为,将无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容易扭曲资源配置

D. 试述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经历了从工程学——建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的过程,近半数高等学院校设规划专业。 从中看出的特点与趋势:

① 规划专业教育的基础:呈逐步拓展的趋势,从建筑学、工程技术走向城市科学; ② 规划专业教育的重点:

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政策科学并立; ③ 规划专业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讨论试、研究型教学特征日益明显。 ④ 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在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规划设计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⑤ 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规划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其专业教育需要一个较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和一些方向性的专业教育。规划专业人才应该是一专多能,具有专长的博学者,复合型人才才是今后人才培养的方向。

第二讲: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及实施状况

1. 为什么要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国家宏观发展背景的转变: 城市规划的职能:从注重建设项目安排转向注重发挥政府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服务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资源与环境保护、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和谐社会目标:关注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注重住房、交通、公共服务等民生问题

2)旧版存在问题:

a.过度强调由政府统一配置资源原则(规划引导及控制的强制性和灵活性均不足) b.体现了较强的城乡二元特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不足) c.未能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社会层面内容不足、对社会公平及公众利益的忽视) d.缺乏城市规划编制组织的程序保障(不符合一般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和要求)

3)近年来,国发、部发有关规划编制与管理规定,需纳入到规范化的编制办法中 4)城市规划编制改革的作用:

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特点(如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反映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行政的要求;改变过去规划编制办法中重内容、轻公共政策属性的倾向。 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的转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1)规划功能的转变: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

(2)规划编制组织的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组织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3)规划调控及规划范围的转变:从城市走向区域,强化区域统筹及城乡统筹 (4)规划重点内容的转变:从项目及用地安排转向资源保护及空间发展管制

(5)规划技术方法的转变: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运用。

3. 新《编制办法》是如何体现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的? a.公共政策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为了体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新《办法》针对当前形势,突出了与之相关的内容,如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口、城镇化、“三区四线”、空间管制、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与公益设施布局、城市安全防灾等。

b.新版《办法》注重规划的公共政策特点,在规划编制内容上增加对社会公平有影响领域内容上的侧重(如经济房用地、公交优先政策、各类规划强制性内容)。

C. 新版《办法》:第一章 第三条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配置,任何资源配置方式都会对社会公平产生影响。 ?在城市发展中,市场机制会自动趋向于效率的追求,但市场存在不足或缺陷(即市场负效应),故需要公共干预及公共政策作调节。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 4. 新《编制办法》中哪些条款强调了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第二章 第二十六条在城市总体规划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的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对有关意见采纳结果应当公布。

公众参与是维持社会公平、保证公告利益不被侵蚀、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三条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第五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六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十六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对有关意见采纳结果应当公布。

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应当按规定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调整报告,经认定后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调整。

城市详细规划调整,应当取得规划批准机关的同意。规划调整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开,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公示。 第十九条 编制城市规划,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十一条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它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一条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第三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 组织编制城市规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b.必须强调的几项原则: 依法编制,体现规划规划严肃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原则;坚持区别适应城市、镇、村庄地域特色分类编制规划原则。

c.编好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突出公共政策属性 2.转变规划理念,创新编制方法 3.明确政府职责,规范市场行为

6. “四区”规划应该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1) 生态安全要素

城市生态安全主要倾向于城市居住人口的安全保障,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基本生活条件。 城市生态安全要素又包括自然要素(山体的高程和坡度、地基承载力、土质、地质环境、蓄滞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