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高效追求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因为营运资金管理攸关企业利润高低,代表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营

运资金管理虽然不是一家公司成功的最主要因素,然而不当的营运资金管理却可能使企业多年的成就瞬间成为幻影;反之,正确的营运资金政策则能作为企业成长的后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然而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营

运资金不足;营运资金低效运营;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营运资金管理弱化。这些

问题都会造成企业资金管理不善,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目前学者除了研究营运资金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同时研究是哪些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除了金融

市场不完善,企业银行信贷条件严苛,融资渠道狭窄,职员素质不高等原因,还有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自身存在的重要原因。甚至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财务管理,为了生存和规模,一味追求销售,从而忽略了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管理仍然局

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中。营运资金作为企业资金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方面整体的优化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企业走出融资困难等问题。所以研究企业的营运资金发展与管理现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个案企业营运资金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及运用程度,在结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企业资金管理上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营运资金在企业中的使用效率提供帮助。2.国内外研究现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使企业血液循环通畅,并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提高企业的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商家不可忽视的环

节。

(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30年代。但 在20 世纪 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主要内容是对各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优化。W.D.Knight(1972)对营运资金进行单独研究发现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水平是不合适的,当将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时,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而应该是满意化。

Hampton.C.Hager(1976)在其论文《现金管理和现金周期》中首创“现金周期”概念,结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探讨现金流转状况,提出了改进现金管理、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在当时来看,营运资金管理尚未形成独立的领域,对其的研究也尚未系统化,只停留在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层面。KennethP.Nunn(1981)在《营运成本的战略决定因素:产品线角度》一文中从产品线的角度对影响营运资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了五条影响因素。JohnJ.Hampton 和CeciliaL.Wagner(1989)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即: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

角度考察,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臵(即投资政策)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即融资政策)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营运资金政策。这种基本内容框架一直保持到现在,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人们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营运资金管理在公司财务体系中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重要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西方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对营

运资金的管理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体系,其主要侧重于优化资金结构,追求资金协调和强化资金定量控制,零营运资金概念的提出就是西方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特点的体现。在西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充分体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希腊马塞多尼亚大学IoannisLazaridis教授(2006)《雅典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文中选取了131家上市公司对其财

务数据进行两者之间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的分析,得出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研究为公司创造更多利益,对公司的资金进行高效利用。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对营运资金的分析越来越微观,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划分为三个部分——收入管理(应收账款、订购程序、支票账单和收款)、供应链管理(存货和物流)以及支出管理(购买和付款),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细化,能够更加方便企业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对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经营者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是从20 世纪90年代后才

开始的,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且西方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体系,不论从理论上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远远先进于我国。这是由于营运资金作为一个财务概念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以后才引入我国的。关于营运资金的理论,毛付根(1995)发表了《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把流动资金的存量配臵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向平(1997)在《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中提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提出用货币资金周转期来考察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此后大家逐渐开始认识到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对营运资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研究的深化,2001年后营运资金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不是单纯的原理或者指标研究。王竹泉、马广林(2005)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提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

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周立霞(2010)在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与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研究》一文中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的使用和筹措,如何使营运资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就

需要缩短存货周转期、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尽量展延应付账款,但是这些都必须考虑到风险与收益的营运资金政策。对此专家学者专门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划分细化,专家学者将营运资金管理划分为流动负债的管理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通过对不同文献的研究与阅读,郑文欣(2009)、啜华(2008)、徐志鸿(2006)、强伟(2004)等都在其文章中提到了企业将营运资金管理划分为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其中流动资产的管理通常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

和存货等项目。流动负债管理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

交税费及应付股利等。从性质上讲,流动负债是用于满足企业短期投资资金需求

的融资方式。这种资金需要既可以依靠长期负债解决,也可以依靠短期负债或者权益资本解决。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企业资金管理中营运资金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宋秀鹏(2010)、李春丽(2009)、刘国栋(2006)、徐志鸿(2006)都在他们自己的论文中提到,大致可以列为四个特征:①资金周转快,即营运资金周转具有短期性;②变现能力强,即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易变现性,其中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③形态波动频繁,即流动资产的数量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④资金来源广,即营运资金的来源多样灵活,在

筹集过程中营运资金大多来自银行短期借款、短期债券、商业信用等。这些特征说明了营运资金在资金管理中对企业资金的流动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可以看出企业的真正实力,能为企业提供货币的时间价值,从而带来利润。

在李春丽(2009)、何京丹(2009)、韩芸(2007)、刘国栋(2006)等几位学者的作品中同时也提到了营运资金的管理目标:①防范财务风险。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特别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未来的发展,甚至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②加速资金周转。加快企业的营运资金的周转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营运资金周转越快,企业获取的利润就越多。加快营运资金周转的关键是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只有加快了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才能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达到企业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③提高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其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运用资金,顺利实现资金周转和增值。成功的企业通过营运资金的支持和运动,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反复循环转变中,不断获取利润。影响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是营运资金的周转

速度。只有加快营运资金周转的速度,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现今注重财务管理的时代下,资金管理的高效到底如何衡量,专家学者分别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进行了研究。林华艳(2009)、于毅(2007)等都在论

文或是期刊中发表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绝对值指标的论述:①流动资产总额,它为

公司的短期经营、投资或筹资活动提供了资金基础。公司的流动资产的多少多用来分析公司短期的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越多表示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好。②第二,流

动负债总额,它是公司需要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偿付的债务,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公司的短期决策和行为。这也是与公司的目标、决策以及经营方式等有关的,有的公司注重短期效益,有的公司更看重长期发展,这必然会使公司对流动负债采取不同的态度。③营运资金净额:在这里我们选取营运资金的狭义定义,营运资金净额即为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流动负债总额。营运资金并不仅仅是一个会

计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它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产生出的综合结果。

然而绝对数值因为公司规模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就不利于不同规模公司之间的比较。为了不同规模公司之间的比较,相对指标就应运而生。杨鹏婵(2010)、于清敏(2009)、于毅(2007)等提出通过这几项相对指标来衡量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①流动资产占有率:即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该指标可用来反映流动资产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进而反映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②流动负

债率:即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我们采用的跟债务有关的比率多为负债比率。

但我们现在把重点放到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方面,而营运资金更关心的是公

司的短期债务。所以,我们单独把流动负债拿出来与公司资产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公司在短期内的财务风险。③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比上流动负债后得到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是用来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常用的指标。④营运资金占有率:即净营运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与营运资金的作用一样,营运资金比率反映了公司在扣除用于清偿债务的流动资产后仍能自由支配的资金状况。该指标避免了数量指标的绝对性,从而有利于对规模不同的公司以及统一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营运资金状况进行比较。该指标在许多关于营运资金的实证研究中得以使用,可见该指标还是能够提供较多信息的。3.参考文献

[1]张爱荣.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体系优化——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李春丽.山东宏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刘国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6.

[4]徐志鸿.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及案例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5]韩芸.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6]强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4.

[7]于毅.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8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

[9]赵羚宇.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1).

[10]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 (6).

[11]周立霞.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与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研究[J].chinaforeigntrade,2010(14).[12]向平.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J].财会月刊,1997(8).

[13]宫丽静.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7(11).

[14]啜华.试析营运资金的财务分析及其管理[J].财会月刊,2008(15).[15]金明姬.营运资金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12). [16]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

[17]于清敏.营运资金及其财务指标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

[18]李剑锋.论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成因、对策”[J].时代经贸,2008(7). [19]杨鹏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5).

[21]罗琦.公司投资与营运资金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2]李敏.小企业财务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3]KennethP.Nunn.TheStrategicDeterminantsofWorkingCapital:AProduct-lineperspective[J].TheJournalofFinancialReasearch,1981(3).

[ 24 ] Ioannis Lazaridis, R elationship betw een w orking capital manag 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listedcompaniesintheAthensstockexchange[J].JournalofFinancialManagementand Analysis,2006(1).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 1.1营运资金的概念、特征

1.1.1营运资金概念 1.1.2营运资金的特征 1.2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内容

1.2.1营运资金管理概念 1.2.2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1.3营运资金管理的财务指标

1.3.1绝对指标

1.3.2相对指标

2 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理论 2.1营运资金政策的基本分类

2.1.1营运资金持有政策

2.1.2营运资金融资政策 2.1.3营运资金周转政策

2.2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 3.1企业简介

3.2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3.2.1流动资产管理现状

3.2.2流动负债管理现状 3.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指标分析

3.3.1流动资产占有率及相关指标分析 3.3.2流动负债率

3.3.3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指标 3.3.4营运资金占有率

4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经验总结

5 结论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调研方案:本项目研究的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需要较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特别要了解与深入到企业中的现状的调查。因此,除了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还必须深入企业内部进行了解。首先通过相关网站、期刊、论文进行参阅了解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及内容,再通过对企业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对其营运资金方面的运作进行深入调查,接着对该企业的管理措施进行归纳,最后为论文提供相应的实证数据,得出结论,为其他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进度计划:

第 6 学期第19-20 周至第7 学期 1-5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 7 学期第 6-12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 7 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存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 7 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 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 8 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 8 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 8 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上并

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文献综述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高效追求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因为营运资金管理攸关企业利润高低,代表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营运资金管理虽然不是一家公司成功的最主要因素,然而不当的营运资金管理却可能使企业多年的成就瞬间成为幻影;反之,正确的营运资金政策则能作为企业成长的后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不断研究,资金管理正在不断地完善。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特性,发觉我国企业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取得突破。

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结果,但由于企业所在的经济环境的差异国情的不同,样本的选取和指标的选取差异性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造成了不同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各国学者就以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差别,需要

我们继续进行细化应用。

1营运资金的定义 关于资金的概念,赵羚宇(2009)在《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途径》一

文中指出:“资金是指社会产品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社

会产品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源泉,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其作用非常明显。”对于资金管理的概念,张爱荣(2008)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体系优化——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为例》中的论述:“企业资金管理简称ECM(Enterprise CapitalManagement),就是对企业的资金流、资金结算、资金调度和资金运作等进行系统化管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延伸和细化,它包括对资金流、结算业务、资金调度和资金运作等多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可见,资金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说明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只有进入良性循环,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特别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营运资金管理又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核心,对于营运资金的概念,韩芸

(2007)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就对营运资金作出了详细的解释:第一种是狭义的营运资金概念,即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一定时期全部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为净营运资金。它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特指某项资产,而是一个差额。第二种是广义的营运资金概念,即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流动资产,也称为总营运资金。它是一个具体概念,包含了企业所有流动资产,即企业一定时期持有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第三种是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统称。这种理解认为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必须结合流动负债管理一并进行。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营运资金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于资金的合理运用,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是把握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企业必须将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利用管理所具有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职能,管好、用活资金,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提高企业竞争力,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国外学者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2.1国外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主要内容是对各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优化。W.D. Knight(1972)对营运资金进行单独研究发现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水平是不合适的,当将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时,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而应该是满意化。Hampton.C.Hager(1976)在其论文《现金管理和现金周期》中首创“现金周期”概念,结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探讨现金流转状况,提出了改进现金管理、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在当时来看,营运资金管理尚未形成独立的领域,对其的研究也尚未系统化,只停留在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层面。KennethP.Nunn(1981)在《营运成本的战略决定因素:

产品线角度》一文中从产品线的角度对影响营运资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了五条影响因素。JohnJ.Hampton 和CeciliaL.Wagner 在1989年

出版了的《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即: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考察,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臵(即投资政策)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即融资政策)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营运资金政策。这种基本内容框架一直保持到现在,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20 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人们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营运资金管理在公司财务体系中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重要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西方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体系,其主要侧重于优化资金结构,追求资金协调和强化资金定量控制,零营运资金概念的提出就是西方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特点的体现。在西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充分体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希腊马塞多尼亚大学IoannisLazaridis教授(2006)《雅典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文中选取了131家上市公司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两者之间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的分析,

得出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研究为公司创造更多利益,

对公司的资金进行高效利用。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对营运资金的分析越来越微观,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划分

为三个部分——收入管理(应收账款、订购程序、支票账单和收款)、供应链管理(存货和物流)以及支出管理(购买和付款),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细化,能够更加方便企业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对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

经营者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3国内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3.1国内学者对营运资金的理论研究

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且西方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体系,不论从理论上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远远先进于我国。这是由于营运资金作为一个财务概念在 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以后才引入我国的。关于营运资金的理论,毛付根(1995)发表了《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把流动资金的存量配臵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

政策。向平(1997)在《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中提出了零营运资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