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当vA?vB时,A、B相距最近。若此时A、B间距离x?2r,则A、B不发生接触(图12-3)。上述状态即为所寻找的临界状态,vA?vB时x?2r则为临界条件。 两球不接触的条件是:vA?vB (1)

L?SB?SA2r (2)

其中vA、vB为两球间距离最小时,A、B球的速度;SA、SB 为两球间距离从L变至最小的过程中,A、B球通过的路程。 设

v0为A球的初速度,

对于A+B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A?2mvB0 (3)

1212mvA?mv0 (4) 22102对于B球由动能定律得 F?SBcos0?(2m)vB (5)

2对于A球由动能定律得F?SAcos180?联立解得:

v0?3F(L?2r)m

评析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两球“不接触”的临界状态,为vA?vB且此时x?2r 例题6.(09年江苏卷)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

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解析: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使用图象处理则可以使问题

更加简单。A、B物块在水平方向受力如右图上下,

F1为弹簧的拉力。 A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B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当两物块加速度相等时它们的速度差最大(因为该阶段A速度的增加值总是大于B速度的增加值),————选B.

该过程可视为B板后沿(质点)追击A物块,因为前面A物体的速度总是大于后面B物体的速度,所以其间距离不断增大(同一时间内A物的位移总是大于B物的位移),当两物体等速时其间距离最大即弹簧伸长量最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选D

据前分析该过程A物体始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物也始终加速但加速度增大),这种运动一直持续到A物体加速度减为零(此时B物体加速度增至F/m),即A物体速度单调增加,故末时刻速度最大。————选C.

又因外力F不断做正功,所以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大,末时刻机械能最大。————排除A. 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 t1时刻aA?aB?F t2时刻vA?vB且A物加速度=0 2m

例题7-1.消防队员为了缩短下楼时间,往往抱着直立于地面的竖直滑杆直接滑下(设滑杆在水平方向不能移动),假设一名质量为60kg的消防队员从离地面18m的七楼抱着竖直的滑杆以最短的时间滑下。已知消防队员的手和脚对杆之间的压力最大为1800N,手和脚与滑杆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5,消防队员着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m(1)消防队员下滑的最短时间? (2)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最大速度?

解法一(基本不等式极值法):设消防队员先做自由落体运动1,其次匀速运动

s2求:

tt2(计算知人

与滑杆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为900N大于重力600N),最后匀减速运动3,到达地面时恰好减速至

tv3=6m/s,则下滑时间

T=t1?t2?t3……………………………………………①

12gt?6gt1+gt1?t2?1?t322且18=…………………………………..②

又依牛顿第二定律知消防队员减速下滑的加速度最大值为

a??Nm?mgm?0.5?1800?60?10mm22?5ss 60a?gt1?6gt?6gt?65?1t3?1t3所以t3即5…..③

而依运动学公式知

108?75t1210t1?63546T=t1?t2?t3=t1???t1??50t15225t15

将②③式代入①式并整理有3t12显然因为

54025t1,

0354354t1?t1=225t1为定值,所以当225t1即t1?1.2s时 且

3546Tmin??1.2s?s?s?2.4s225?1.25

即消防队员下滑的最短时间为2.4 s,即加速1.2s、匀速0s、减速1.2s.

vmax?gt1?10?1.2m?12mss (2)消防队员下滑的最大速度即自由落体段下滑的末速度

解法二(图像法)如果消防队员首先自由落体至某速度vmax,然后立即以最大加速度

a??Nm?mgm?0.5?1800?60?10mm22?5ss匀减速至v=6m时位移恰好为18m,603s这种临界状态的v-t图像如下图中实线OAB所示,其与横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恰好为18m,

显然其他任意一个含有匀速运动段的图形若面积与其相等(例如OPQM),则底边长度必大于24s.所以先加速后减速中间无匀速运动段,历时最短。

例题7-2.(06年上海卷) (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1。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 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

启动加速度a1 制动加速度a2 4m8ms2 s2直道最大速度v1 40m s弯道最大速度v2 20m s直道长度s 218m t1=v1v?v?...t2?12?...;t?t1?t2 a1a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解析:上述解法不合理,因为加速时间t1=v140?=10s, a14减速时间t2?v1?v240-20?s=2.5s a28

121a1t1??4?102m?200m, 22v?v240?20减速距离s2?1?t2??2.5m?75m 因为s1?s2?275m218m,故不合理。

22应先以a1?4m2加速到最大速度vm(并非40),又以加速度a2?8m2减速到v2?20msss所以加速距离s1?vm2恰完成218m的直道距离行驶,即为最短时间。所以加速距离s1'?,减速距离

2a1vm2?v22 s2'?2a2'''令s1?s2?218,解得 vm?36m 所以加速时间t1?svm36?s?9s, a14减速时间t2?'vm?v236?20?s?2s 故最短时间t?t1'?t2'?9s?2s?11s a28例题7-3.(2013年宝鸡市一检试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A、B两点,且两点间距离

LAB=15m,质量m=2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静止在A点,为使物体运动到B点,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F =10N的拉力,求拉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已知地面与物块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

解析:可证要使F作用时间最短,则F作用一段最短时间t1后撤去该力,使物体匀减速运动t2时间在B点恰好停止(证明见后)。

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运动的位移为s1,由题意可得:

F??mg?ma1 (1)

s1?12a1t1 (2) 2设撤去F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时间为t2,位移为s2,由题意可得:

?mg?ma2 (3) s2?12a2t2 (4) 2a1t1?a2t2 (5) s1?s2?LAB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