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1NO3溶液的pH=1,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NH1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降低肥效,NH1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NH1NO3溶液的pH=1,显酸性,久施NH1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某NH1NO3溶液的pH=1,显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与性质不相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氧气用于焊接技术,是因为氧气有助燃性,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因为它有很强的吸水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用 途 氧气用于焊接技术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B.B
性 质 可燃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小 吸水性 C.C
D.D
A.分子之间有间隔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由苯分子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片无法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 C.由水受热蒸发知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前三张图片可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应该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②甲、乙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描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电源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体积比为1:2,甲试管中气体多,为氢气,应该连接在电源的负极,故错误;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正确;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故选C。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10.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和名称不相符的是( ) A.食盐(NaCl) C.铁锈(Fe3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食盐(NaCl),利用化合价进行检验,(+1)+(-1)=0,化学式正确,化学式和名称相符; B、天然气(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 C、铁锈(Fe3O4),化学式不对,应为Fe2O3,化学式和名称不相符;
D、大理石(CaCO3),利用化合价进行检验,(+2)+(-2)=0,化学式正确,化学式和名称相符。故选C。
11.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保障。下列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先预热,后对准液体集中加热
B.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后将导管浸入水中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先预热,后对准液体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侯氏制碱 C.蚕丝纺织 D.制造火药 【答案】C
【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纺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制造火药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B.天然气(CH4) D.大理石(CaCO3)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量锌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A和固体B。
(1)若溶液A中含有两种溶质,请分析固体B的成分__________。
(2)固体B的质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前锌粉的质量。 【答案】一定有铜,可能有铁 小于 【解析】 【分析】
在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反应的顺序是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铜反应完后,如果锌有剩余,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 【详解】
(1)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肯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溶液就一定含有硫酸锌,而溶液A中含有两种溶质,那么溶液A一定含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一定不含硫酸铜,而锌与硫酸亚铁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反应了一部分。因此固体B的成分是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2)从反应Zn+CuSO4=Cu+ZnSO4 和Zn+FeSO4=Fe+ZnSO4 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锌与铜或锌与铁的计量数都是1:1,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或铁的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生成铜的质量或生成铜和铁的质量总和都小于参加反应锌粉的质量。所以,固体B的质量小于反应前锌粉的质量。 【点睛】
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中,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弱后强。 14.有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⑴在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⑵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将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 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⑶在t1℃ 时,将12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将得到_____ 克溶液。
⑷将t1℃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后(不考虑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a>b>c 【解析】
有 是 60 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