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墩承台施工组织设计

◆ 砼浇筑温度:

南塔承台塔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25℃以下;

◆ 混凝土最大内外温差≤20℃

◆ 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15℃。 ◆ 温峰过后混凝土缓慢降温,通过保温控制砼最大降温速率≤2.0℃/d。

5.现场温度控制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将从混凝土的原料材选择、配比设计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通水、养护、保温等全过程实行有效监控,具体措施如下:

5.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选择

为使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混凝土配制应遵循如下原则:

◆ 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性量低的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

水泥;

◆ 降低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及硅酸盐水泥的用量; ◆ 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使用性能优良的高效减水剂;

5.2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对控制混凝土裂缝非常重要。相同混凝土,入模温度高的温升值要比入模温度低的大许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夏季不应高于28℃。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通过测量水泥、粉煤灰、砂、石、水的温度,可以估算浇筑温度。若浇筑温度高于控制温度,则应采取相措施。

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的措施有:

① 水泥使用前应充分冷却,确保施工时水泥温度≤50℃。

② 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受阳光直射,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 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为此,应合理安排工期,可采用夜间浇筑混凝土。

③ 当气温高于入仓温度时,应加快运输和入仓速度,减少混凝土在运输和 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 5.3冷却水管的埋设及控制

17

5.3.1水管位置

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特征,承台布设4层冷却水管,塔座布设2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均为φ40mm的黑铁管,其水平间距为1 m,每根冷却水管长度为150-200m,冷却水管进出水口集中布置,以利于统一管理。

若调整冷却水管尺寸为φ32mm,则管间距和层间距调整到0.8m,承台布置5层水管,单根水管长度控制在150m以下。

具体布置见: 南塔承台冷却水管布置图。

南塔塔座冷却水管布置图。

5.3.2冷却水管使用及其控制

◆ 冷却水管使用前进行压水试验,防止管道漏水、阻水;

◆ 混凝土浇筑到各层冷却水管标高后开始通水,通水时间由测温结果确

定,通水流速要求达到0.65m/s以上,φ40冷却水管流量40L/min,φ32冷却水管流量32L/min;

◆ 为防止上层混凝土浇筑后下层混凝土温度的回升,采取二次通水冷却,

通水时间根据测温结果确定;

◆ 控制进出水温度,冷却水与混凝土中心温差在10~25℃之间为宜;

为保证冷却水的初期降温效果,项目部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化冷却水管的管路布置,合理选择水泵,并配备检修人员,以保证冷却系统正常工作。 5.4 内表温差控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放热会使温度持续升高,如果气温不是过低,在升温的一段时间内应加强散热,冷却水出水养护,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流水。当混凝土处于降温阶段则要保温覆盖以降低降温速率。

混凝土在降温阶段如气温较低或突遇大风降温或内表温差大于20℃,必须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做法如下:拆模前混凝土侧面加盖或增厚保温材料,外包一层彩条布防风,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且拆模时间应选择一天中温度较高时段。混凝土的拆模时间不仅要考虑混凝土强度,还要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在拆模前后之差小于15℃,以免降温过快而开裂。拆模后具体做法为:表面喷撒水,在潮湿状态下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再外包1层土工布保温。

对于高标号混凝土,水化速度快,温峰出现时间早,内部温度高,应尤其注

18

意加强保温工作,控制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宜在开始浇筑就采取保温措施,冷却水采用小水箱循环,起到均匀温度场的目的,辅助消减温度梯度。 5.5 养护

混凝土养护包括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结构表层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养护。因为水泥只有水化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微结构。目前工程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湿养护不足,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很大。湿养护时间应视混凝土材料的不同组成和具体环境条件而定。对于低水胶比又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潮湿养护尤其重要。湿养护的同时,还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根据季节不同采取保温和散热的综合措施,保证混凝土内表温差及气温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在控制范围内。 5.6 施工控制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必须加强对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混凝土施工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并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 混凝土拌制前,各种衡器清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称料误差符合规范

要求,严格按确定的配合比拌制。

◆ 混凝土按规范规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

筑完上层混凝土。 6.现场温度监控

仿真计算 温控措施 信息反馈 实时监控 数据处理 最终成果

图6 温控实施流程图

为检验施工质量和温控效果,掌握温控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温控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需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外界温度、湿度、施工条件、原材料变化等都会引起温度、

19

应力的变化,只有通过温控监测,才能更准确地了解结构的质量与抗裂安全状况。 6.1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中埋入一定数量的温度传感,测量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过程,检验不同时期的温度特性和温差标准。当温控措施效果不佳,达不到温控标准时,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当混凝土温度远低于温控标准时,则可减少温控措施,避免浪费。 6.2监控设计 6.2.1监测仪器及元件

温度检测仪采用WJY—100型智能化数字多回路温度巡检仪,温度传感器为PN结温度传感器。

◆ WJY—100型智能化温度巡检仪可自动、手动巡回检测128点温度,并

具有数据记录和数据掉电保护、历史记录查询、实时显示和数据报表处理等功能。该仪器测量结果可直接用计算机采集,人机界面友好,并且测温反应灵敏、迅速,测量准确,主要性能指标:①测温范围:-50?~+150 ?;②工作误差:±1 ?;③分辨率:0.1 ?;④巡检点数:64点;⑤显示方式:LCD(240*128);⑥功耗:15W;⑦外形尺寸:230×130×220;⑧重量:≦1.5kg。

温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性能:①测温范围:-50℃~150℃;②工作误差:±0.5℃;③分辨率:0.1℃;④平均灵敏度:-2.1mv/℃。

经数十个大型工程应用证明,以上检测仪器及元器件性能稳定、可靠,成活 率高,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6.2.2检测元件的布置

测点的布置按照重点突出、兼顾全局的原则,在满足监测要求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测点获得所需的监测资料。根据结构的对称性和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以一侧的监测数据来指导另一侧施工。温度传感器在每层混凝土接近中心线上布置,该区域能够代表整个混凝土断面的最高温度分布。在平面内,由于靠近表面区域温度梯度较大,因此测点布置较密,而中心区域混凝土温度梯度较小,因此测点布置减少。在南塔承台布设2层测点,共10个。

具体布置见附图1:南塔承台温度测点布置图。 6.3现场监测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