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和功能

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呢,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维持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地资源,而且许多工业原料和部分能源也都是从土地上获得的。据估计: 人类的食物88%由耕地提供,10%由草地提供,人类消费95%以上的蛋白质取自土地。 对拥有13亿人口,农民占4/5的中国来讲,土地资源尤为宝贵,土地问题则更为重要。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和功能

(一)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政治意义上的土地,指一国国界范围内的土地,包括一国国界范围内的领空、领土和领海。国土的水平幅度,仅指地球陆地表层中的一国管辖范围。国土的垂直幅度,上可大气层的外沿,下至少可达地壳的底沿。国土的物质构成与土地没有区别。

就国土资源而言,它包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等。土地资源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国土资源的全部。

(二)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包括三层意思: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因素;土地作为自然因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自然的土地是自然存在的“土地物质”,只是一种劳动对象,而非劳动产品,因而基本没有价值。

自然的土地物质一经开发利用,便与人类的劳动相结合,就有了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并在土地物质中凝结为“土地资本”,或“土地固定资产”,因而具有价值,它包括一切经过改造的地面建设及改造了土壤肥力,所以它有增值性。 2.土地资产:

资产是具有明确权属关系的资源。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有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来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土地作为资源的特性: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 (客观性) 土地资源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恩赐于人类的,早在人 类诞生前就已存在,而不像其他生产资料那样是劳动的产 物。人能创造其他财富,却不能创造土地。 应当指出的是,人虽然不能创造土地,但却能改良土地或 破坏土地。 2.生产性

? 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land productivity)是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最本质的特性之一。地生产力可以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土地资源本身的性质,有自然形成。人工生产力是施加人工影响行成的,有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决定,表现为对土地限制因素的克服、改造土地的能力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等方面。土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这两方面生产力的作用。

3.面积有限性

? 土地总量是有限的,既不能增加也不能用其他物 质所代替,人类更不能创造土地。人所能做到的 只是改变地形地貌,无法增加土地的总量。

? 土地有限,这一特性要求人类必须科学利用土 地,努力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以有限的土地创 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 求。 4.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是不能移动的,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尽管从严格意 义上讲,地球表层也存在因各种自然原因而产生的移动 变化,但对于整个地球和人类大生产活动来说实在是微 不足道的,既没有实质意义,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 位置的固定性的特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既给我们人类提供了利用各种土地 的可能性和生存发展的基础,也限制了人类利用土地的 区域性。 5.土地区位的差异性

土地存在着区位差异。地球上任意两块不同位置的土地, 无论是土壤的自然性质,还是经济性质,都存在着差异。 我们无法找到两块自然和经济性质完全相同的土地。

由于土地的这种差异性和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导致了土地 价值和价格的差异、土地适用性和利用成本的差异,土地的这种地域分异性要求我们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布局时,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并时 时警示人类珍惜并科学合理地利用每一块土地。 6.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存在着一个显著差异,即只要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不断改良和增加地力,土 地就可以持续利用并不断提高产出率,而其他生产资料在 使用过程中都会由新变旧,都会受到磨损,直到报废。 当然,土地的持续利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人类不科学 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也会造成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 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存在着差异性,且位置固定,数量有限,人们利用土 地时又都要选择位置较优或土质较好的土地,因而会导致 这类位置优或土质好的土地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这种供 不应求的现象即是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又会造成需求这类土地的各部门、各单 位之间的竞争,并在土地所有、占有、使用上进行垄断, 客观上又迫使人们节约土地、集约用地。

8.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任何一块土地都可能有多种用途,可生产多种产品,但改 变一块土地的原有用途,在一定条件下,则是相当困难 的。 这一特性要求人们在规划利用土地时,必须科学慎重地决 策,选择最恰当的利用方向去利用土地。 土地作为资产的特性

1.土地资产的可垄断性

土地资产的可垄断性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联系紧密。土地资产的可能供给量是一个有限的量,不同用途的地产,只能在土地资源的总供给量之内分配和相互转移。这使土地资产具有稀缺性。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地需求日趋旺盛,土地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土地所有者可借此垄断其地产,要求他人支付较高的地租或地价,谋求垄断收益。

2.土地价格构成的二元性

即由作为自然的土地物质和作为人工物的土地资本所组成的。未经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是纯自然的土地,称为土地物质;已经投入过人类劳动的土地是在纯自然的土地中加入了新的组成部分,即土地资本。

3.土地资产的增值性

土地具有承载性功能、养育性功能、仓储性功能、提供 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基本功能。

1.承载性功能

土地,是承载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元素。而在农耕时代,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比至生 命,土地就是命根子。 承载性功能还包括矿物和原料的承载功能、历史遗产保存 功能、生物迁徙和栖息场所功能、参与全球能量平衡的功 能。

2.养育性功能

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氧气、温度、湿度和 各种营养物质,从而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殖、世代相 传,使地球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仓储性功能

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银、铜、铁等金属;石 油、煤、水力、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 源。为人类从事生产、发展经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 件。

4.提供景观的功能

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秀丽的群山、浩瀚的大海,奔 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辽阔的田野,悬崖绝壁,奇峰怪 石,清泉溶洞,千姿百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风景资 源。

5.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土地作为资产,随着 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 大,其价格呈上升趋 势,因此,投资于土 地,能获得储蓄和增 值的功效。

思考题

1. 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土地类型多样

(二)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

(三)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四)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 (资源地区匹配失衡)

(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上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耕地开垦过度,减少过速

2.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土地浪费严重 3.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严重

目前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1.实现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的供求平衡,使区域内的耕地总量不见少。

2.建立土地数量、质量的调查、监测、 预警制度

3.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 ?思考题

?1. 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关系?

?2.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对我国土地利用的影响? ?3. 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二章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地管理及其发展 1. 什么是管理 ?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的实现既定的目标,运 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

管理是管理者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有计划的活动,其运作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制度、人口状况、经济体制与政策、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法制状况等。

管理是人类社会基本活动之一,有了管理,人群才能进行非常有效 的活动,特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