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练习题

2. 救护的主要程序是怎样的?

3. 实施急救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病例二.邓某,男性,40岁,车祸倒地,述左腿疼痛及腹痛,可见左小腿前侧一处10cm长伤口,骨端外露,局部出血。(010308) 思考: 现场应如何处理?

病例三:王先生,65岁,退休干部。9年前,被确诊患上了冠心病,后长期坚持服药。2008年3月10日因感觉发热、肺部难受住院。后检查为急性支气管炎。入院后,经对症治疗,病人感觉舒服不少。3月16日中午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王先生躺在病床旁的地上。护士立即呼叫王先生,无反应;检查发现颈动脉摸不到搏动、呼吸停止、面色发青、嘴唇发紫,两侧瞳孔已散大。

问题:1.判断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依据是什么? 2.此时应行哪些抢救措施? (写出具体的救护过程) 3.病人出现什么表现说明抢救有效?

第四章 常用急救技术 习题答案

01-单选题

1—5 AAEBD 6—10 BBDBD 11—15 DCCDC 16—20 BADAC 21—25 BCBCC 26—30 BDAAC 31—35 DBDCD 36—40 ECDBE 41—45 DBDBD 46—50 BAEDA 51—55 DBEAA 56—60 CDCBE 61—65 CBEDD 02-多选题

1.AD 2.ABCDE 3.AC 4.ABC 5.ABCE 6.ABDE 7.AB 8.ABCDE 9.ABCDE 10.ACDE 11.BCD 12.ACDE 13.CDE 14.BD 15.ABCDE 16.ABCDE 17.ABD 03-填空题

1. 止血 、包扎、固定、搬运

2.保护伤口免受再污染、固定敷料、压迫止血、减轻疼痛 3.三角巾、绷带、四头带、多头带

4.减少伤部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便于伤员搬运 5.及时、安全、迅速安全地带、防止再次损伤 6.面动脉 、下颌角前约1cm凹陷处

7. 4h 、30~60min 8.上、下两关节 04-名词解释

1.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全身各组织严重缺氧缺血。

2.猝死:是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心跳呼吸停止,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

3.CPR:并非单一的技术,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评估及行动。临床把以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抢救患者生命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术。

4.CPCR:心肺脑复苏。是对心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急救措施的总称。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

5.海氏手法:海氏手法是冲击伤病员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的一种急救手法,由一位叫做Heimlich(海姆立克)的美国医生发明,故称为海氏手法。 05-简答题

1.心肺复苏的有效表现有哪些?

答:1)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2)恢复可以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4)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有呻吟。 2.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确定伤病员无意识、无咳嗽、无脉搏,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按压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按压和放松所需时间相等; 3)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使胸壁回到正常位置;

4)按压要有节律性,频率不可忽快、忽慢,保持准确的按压按压位置; 5)按压时,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的改变。 3.使用止血带止血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部位要准确,要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②压力要适当,上肢为300mmHg,下肢为500mgHg;③衬垫要垫平;④时间要缩短,总体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⑤定时要放松,

每隔30-60分钟放松一次。 96. 绷带包扎法常用的有哪些。

答:有六种①环形包扎法;②螺旋包扎法;③螺旋反折包扎法;④“8”字形包扎法;⑤蛇形包扎法;⑥回返式包扎法。 4.如何判断伤病员发生了气道梗阻?

答:异物吸入气道,发生气道不完全阻塞时,伤病员可以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伤病员张口吸气时,可以听到异物冲击性的高啼声。面色青紫,皮肤、甲床和口腔黏膜发绀,严重者呈“V”型手势。较大异物堵住喉部、气道,发生气道完全阻塞时,伤病员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继之昏迷倒地,窒息,很快呼吸停止。 5.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护理配合与护理要点。

答:护理配合:患者去枕仰卧,SpO2低时予以面罩简易呼吸器辅助给氧。肩部可略抬高5~10 cm,充分暴露声门。按医嘱推注辅助用药。及时吸净痰液,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递喉钳给医生,插入后协助取出导管内芯,吸痰。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及时吸痰、充分湿化、关心体贴患者 6.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与护理要点。

答:护理配合:协助医生暴露气管解剖位置,在操作者放入气管套管同时用吸痰管经气切口吸除下气道分泌物,再吸除口鼻腔分泌物,密切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心律、心率、氧饱和度,并及时报告给操作者;必要时予高流量氧气接呼吸皮囊给氧;清醒患者整个过程中注意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护理要点:1.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定时给予气道内滴注湿化液、加强气道冲洗、雾化吸入及吸痰。

2.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不能用一根吸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4.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

5.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和血压变化。

6.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 7.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8.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9.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 06-案例分析题

病例一:汉孝公路距孝感收费站约1500米左右处因车祸致一人受伤,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检查后发现,受伤者神志清楚,呼吸、脉搏尚正常,口咽部未见明显异物及出血,仅诉有点心慌,左上肢疼痛难忍,其左前臂可见外伤出血;左下肢小腿前面见创面约8cm左右,可见渗血,疼痛明显;受伤者病情复杂, 其左上肢前臂、左下肢小腿在现场不能排除骨折。(010308) 思考:1. 你作为救护者,该如何实施急救? 2. 救护的主要程序是怎样的?

3. 实施急救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应该迅速对受伤者的左前臂伤口进行急救止血。对受伤者左下肢小腿创面进行包扎处理,以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帮助止血和减轻疼痛。将受伤者左上肢、左下肢进行简单的固定后再迅速地送往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

2.救护的主要程序是先止血、再包扎、再固定、最后进行搬运。

3.止血时先用加压包扎法,如遇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出血时选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时应当注意:①部位要准确—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②压力要适当—上肢时压力为300mmHg左右, 下肢时压力为500mmHg左右。③衬垫要垫平—避免勒伤皮肤。④时间要缩短—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⑤标记要明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⑥定时要放松—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2—3分钟后在稍高处再上止血带。 包扎的注意事项是: ①包扎要牢靠,松紧适宜。

②保持肢体功能位,皮肤皱褶处与骨隆突处加衬垫。 ③包扎方向宜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的注意事项是:

①夹板固定时其长、宽需与骨折肢体相适应。

②夹板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应衬以棉垫或其他软织物等衬垫。 ③固定松紧适宜、牢固可靠,并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搬运注意事项是:

①动作轻巧、敏捷、步调一致,避免震动,减少痛苦。

②根据不同伤情和环境采取不同搬运方法,避免再次损伤和意外伤害。

病例二:邓某,男性,40岁,车祸倒地,述左腿疼痛及腹痛,可见左小腿前侧一处10cm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