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

温度回升。如在侧卸料罐车及自卸汽车顶上加遮阳蓬及保温设施,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立即覆盖保温被保温等。

8)施工单位对坝体上、下游面、底孔、中孔和表孔表面等重要部位,应采用耐久性较好的保温材料作为施工期的永久性保温措施,确保坝体上、下游面及底孔、中孔和表孔等重要部位的保温防裂。

9)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作出详细的保温设计。在混凝土开始浇混凝土前,应将选用的保温材料、保温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10.6 人工冷却

10.6.1 混凝土施工时,要求在坝段相应部位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对大坝大体积混凝土也应埋设冷却水管进行中期通水,以削减内外温差;对其它需要进行初期通水冷却的部位也应埋设冷却水管。

10.6.2 冷却水管布置

(1) 埋设部位:大坝埋设灌浆管道进行接缝灌浆的临时施工缝两侧坝体(包括灌区顶部9m厚的压重块)部位以及有初期、中期通水冷却要求的部位均需埋设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内径不小于28mm的塑料、高密聚乙烯类管材或采用内径为25mm的钢管。

(2) 冷却水管及供水管的规格、类型、间距长度等应满足坝体设计最高允许温度、填塘陡坡通水降温及坝体初、中、后期通水降温各项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如因故变更时,应重新报批。

(3) 冷却水管的布置要求:

1)在供水管布置时,应尽可能利用下游在不同高程布置的临时施工栈桥上铺设。 2)有接缝灌浆的坝内埋设的蛇形水管一般按1.5m(水管垂直间距)×1.5m(水管水平间距)布置(基础混凝土第一层也应埋设冷却水管),埋设时要求水管距上游坝面1.5~2.0m、距下游坝面2.0m,水管距接缝面、坝内孔洞周边1.0m,通水单根水管长度不宜大于250m。对于墩、墙等结构尺寸大于6m的部位也应按设计要求埋设水管。坝内蛇形水管按接缝灌浆分区范围结合坝体通水计划就近引入下游坝面预留槽内。引入槽内的水管应排列有序,作好标记记录。应注意引入槽内的立管布置不得过于集中,以免混凝土局部超冷,引入槽内的水管间距一般不大于1m。管口应朝下弯,管口长度不应小于15cm,并对管口妥善保护,防止堵塞。所有立管均应引至下游坝面临时施工

栈桥附近,但不宜过于集中,立管管间间距不小于0.8m。

3)冷却水管埋设时应作好施工记录。为防冷却水管在浇筑过程中受冲击损坏,冷却水管宜布置在每一浇筑仓的二、三级配过渡层上。

(4) 在有帷幕、固结灌浆孔的仓面,应加强仓面水管的固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冷却水管被钻孔打断。

(5) 冷却水管在仓内铺设成蛇形管圈。埋设的冷却水管不能堵塞,并应固定和清除表面的油渍等物。管道的连接应确保接头连接牢固,不得漏水。混凝土浇筑前和在浇筑过程中应对已安装好的冷却水管各进行一次通水检查,如发现堵塞及漏水现象,应立即处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水管受损或堵塞。

(6) 中期冷却通水前1个月应对埋设的冷却水管进行检查。对于不通或微通的水管,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要求处理至满足设计有关文件要求和使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

10.6.3 通水冷却

(1) 初期通水:高温季节对于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仍可能超过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时应采取初期通水冷却削减混凝土最高温度。对于基础约束区,高温季节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未超过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者,也宜进行初期通水,确保坝体最高温度在允许范围内。4~11月初期通水应采用水温6~8℃的制冷水,通水时间10~15天,水管通水流量不小于20升/分。12~3月可通河水。

对于脱离约束区部位,也应采用初期通水的方式来降低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通水时间为10天左右,水管通水流量不小于20升/分,但对于抗冲磨等高标号部位应采用6~8℃的制冷水。

(2) 中期通水:每年9月初开始对当年5~8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10月初开始对当年4月及9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11月初开始对当年10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进行中期通水冷却,削减混凝土内外温差。中期通水一般采用江水进行,每年10月底前当江水温度较高时,也可采用通制冷水,以混凝土块体温度达到22℃为准,水管通水流量应达到20~25升/分。

(3) 对于填塘及陡坡部位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收仓后进行通水冷却,通水类别根据季节及进度要求采用制冷水或江水,4~10月一般通8~10℃制冷水,其余季节通

江水,通水时间以混凝土块体达到或接近基岩温度(16~18℃)为准。

(4) 坝体应保证连续通水,坝体砼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25℃,控制坝体降温速度不大于1℃/天。

(5) 后期通水与接缝灌浆施工技术要求另提。

11、施工缝处理

11.1一般要求

水平施工缝处理包括工作缝处理及冷缝处理。工作缝是指按正常施工计划划分层间歇上升的停浇面。工作缝处理按11.2款进行。冷缝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故中止或延误、超过允许间歇时间的浇筑缝面。冷缝按11.3款处理,或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施工缝处理机具及处理工艺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11.2 工作缝处理

(1) 工作缝缝面应使用高压水冲毛,如果工作缝缝面因混凝土龄期过长,应改用风砂枪处理成毛面,工作缝缝面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打毛,以清除缝面上所有浮浆、松散物料及污染体,缝面处理以露出粗砂粒或小石为准,但不得损伤内部骨料。开始冲打毛时间及冲毛时水压、风压等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或批准。对于浇筑仓横缝面必须将缝面清洗干净。

(2) 缝面冲打毛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湿润,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将层面松散物及积水清除干净后,在混凝土浇筑层面第一坯应采用二级配混凝土或三级配富浆混凝土(适当加大砂率),施工单位应根据对缆机(门塔机)使用的熟练程度,通过现场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执行。铺设工艺必须保证新浇筑混凝土能与老混凝土结合良好。二级配混凝土厚度一般按20cm控制,三级配富浆厚度一般50cm控制。对于仓面面积较大、钢筋较多且高温季节浇筑部位宜采用二级配混凝土垫层(二级配混凝土厚度按20cm控制)。采用此方式时,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提出该层(坯)混凝土级配、厚度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3) 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下一层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11.3 冷缝处理

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自出料时算起到覆盖上坯混凝土时为止)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或批准。因故中止浇筑而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的缝面按冷缝处理。冷缝的处理方式与工作缝相同。

11.4 遭受有害污染的缝面按工作缝处理,或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处理。

12、混凝土养护与保护

12.1 所有混凝土应按经批准的方法或适用于当地条件的方法进行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28d。用于养护的设备应处于常备状态,以便在实际需要时可立即投入使用。养护材料及养护方法都需要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12.2 泵送混凝土和抗冲耐磨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8d,在养护28d之后,仍需在表面覆盖保护材料进行保护。

12.3 养护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h及时采取洒水或喷雾等措施养护,使混凝土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对于新浇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能抵抗水的破坏之后,立即覆盖保水材料或其他有效方法使表面保持潮润状态。混凝土所有侧面也应采取类似方法进行养护。在未得到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之前不允许使用化学养护剂。 12.4 混凝土可采取薄膜养护,需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13、伸缩缝及止水

13.1 一般要求

(1)伸缩缝的位置、间距、结构设施的材料、安装和埋设,按有关图纸及设计要求进行,伸缩缝及埋件的施工实施必须遵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规定执行。

(2) 止水材料及其安装或埋设的施工措施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除止水片外,不应有固定的金属埋件通过伸缩缝。

13.2 伸缩缝止水材料

(1) 伸缩缝止水材料的尺寸及品种规格等,均应符合施工详图规定。

(2) 金属止水铜片的厚度及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其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2040-89中规定的T2(或T3)冷轧软纯铜板的要求。止水铜片表面应光滑平整,并有光泽,其浮皮、锈污、油漆、油渣均应清除干净,如有砂眼、钉孔,应予焊补,如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