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最全版

E、大小肺泡内密度于呼吸周期中随机变化

21、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B

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气道上皮细胞 D、肺成纤维细胞 E、肺泡巨噬细胞 2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D

A、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B、增加肺弹性阻力 C、降低气道阻力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呼吸膜通透性 23、胸廓弹性阻力影响呼吸,主要取决于(D)

A、呼吸肌舒缩程度 B、胸内压大小 C、肺弹性阻力大小 D、胸廓所处的位置 E、肺内压大小 24、胸廓向内回位的弹性阻力表现在

A、深吸气时 B、深呼气时 C、平静吸气时 D、平静呼气时 E、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25、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D

A、气流速度 B、气流形式 C、呼吸时相 D、呼吸道口径 E、呼吸道长度 26、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D

A、对流加速阻力 B、层流 C、湍流 D、气道口径 E、肺容积 27、关于肺通气阻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肺通气阻力来自弹性和非弹性阻力 B、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和胸壁

C、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呼吸道气流的摩擦 D、同样压力下,弹性阻力大则表示顺应性也大

E、肺的顺应性过分减小或过分增大,对呼吸均不利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28、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 D )。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 29、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中的气体量是 A

A、余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泡气量 D、闭合气量 E、补呼气量 30、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C

A、潮气量 B、残气量 C、功能残气量 D、补呼气量 E、补吸气量 31、肺气肿患者的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导致哪项气体量增加 A

A、功能余气量 B、潮气量 C、肺活量 D、用力肺活量 E、补吸气量 32、肺活量等于(A)

A、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B、肺总容量-肺活量 C、深吸气量-潮气量 D、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E、补呼气量+残气量 33、肺活量等于( C )。

A、潮气量+补呼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残气量 E、潮气量+功能残气量

34、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B

A、通气储量百分比 B、最大通气量 C、用力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E、深吸气量 35、能较好的评价肺的通气功能的是( B )。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6、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C

A、解剖无效腔 B、生理无效腔 C、肺泡无效腔 D、气道无效腔 E、无效腔 37、肺泡通气量是指( C )。

A、每分钟吸入的气体量 B、每分钟呼出的气体量

C、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量 D、尽力呼吸时,每分钟吸入的最大气体量 E、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38、某人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其肺泡通气量约为(C) A、3 L B、4 L C、5 L D、6 L E、7 L 39、肺的有效通气量是( C )。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 40、当呼吸幅度减小而频率加快时,下列哪一项受影响最大:B

A、每分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无效腔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肺扩散容量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41、决定肺内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溶解度 C、气体分子量 D、呼吸膜通透性 E、气体与血红蛋白亲和力 42、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

A、肺泡气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动脉血 E 、静脉血 43、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B

A、组织液 B、细胞内液 C、毛细血管血液 D、静脉血液 E、动脉血液 44、气体扩散速率与(E)

A、分压差成反比 B、温度成反比 C、扩散面积成反比 D、扩散距离成正比 E、扩散系数成正比 45、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 C )。

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呈反比 B、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呈正比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换气 D、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不利于换气 E、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的分压差高低有关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一)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46、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B )。

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以上都不是 47、有关氧的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E)

A、O2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血液中化学结合的O2量远大于物理溶解的O2量 D、O2与Hb的结合反应快,不需要酶的催化,,且可逆的 E、吸入高压氧主要是增加化学结合的O2量

(二)血氧饱和度

48、Hb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B)

A、Hb的浓度 B、氧分压 C、血浆pH值 D、CO2分压 E、2,3-DPG含量

(三)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49、氧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C

A、血红蛋白含量与氧解离量 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 D、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 E、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50、使氧解离曲线左移的是(E)

A、PCO2升高 B、pH降低 C、温度升高 D、2,3-DPG升高 E、库存三周后的血液 51、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是:A

A、CO2分压增加 B、2,3-DPG降低 C、pH升高 D、温度降低 E、CO2分压降低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碳酸氢盐的形式

52、C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C

A、物理溶解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去氧血红蛋白 E、氧合血红蛋白 53、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

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以上都不是 5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错误的是( C )。

A、O2 的运输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方式运输 B、CO2的运输大部分用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C、CO2的运输大部分用HCO-3的方式

D、氧合血红蛋白的结合是舒松可逆的,结合或解离取决于氧分压 E、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形成碳酸氢盐进行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55、呼吸的基本中枢在( B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56、调节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B)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大脑皮层 57、呼吸的调整中枢在( C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58、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

A、促使吸气转为呼气 B、促使呼气转为吸气 C、减慢呼吸频率 D、使吸气缩短、呼气延长 E、接受肺牵张反射的传入信息 59、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B )。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脊髓 E大脑皮质 60、切断兔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将(D)

A、变深变快 B、变浅变快 C、变浅变慢 D、变深变慢 E、吸气时相缩短 61、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C)

A、血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H+ C、脑脊液中的H+ D、脑脊液中的CO2 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

62、通过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增强肺通气的有效刺激是A

A、脑脊液 H+浓度升高 B、脑脊液CO2 分压升高 C、脑脊液 O2 分压降低 D、动脉血 H+浓度升高 E、动脉血 O2 分压降低

63、感受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肺通气增强最主要的感受器位于 A A、颈动脉体 B、颈动脉窦 C、主动脉体 D、主动脉弓 E、延髓

64、动脉血PCO2升高对呼吸的兴奋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哪条途径实现的(C)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直接兴奋呼吸肌 65、血液中CO2分压升高使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途径是:B

A、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的神经元 B、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而引起

C、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的神经元 D、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而引起 E、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而引起

66、PC02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 B )。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67、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D)

A、OH- B、H+ C、O2 D、CO2 E、NaHCO3 68、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A

A、CO2 B、O2 C、H+ D、2,3-DPG 69、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 B )。

A、缺O2 B、一定浓度的CO2 C、NaHCO3 D、一定浓度的H+ E、HCO3- 70、血液中H+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主要刺激下列哪一途径而实现:B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敏感区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E、脑桥呼吸中枢 71、低O2使呼吸运动加强主要刺激下列哪一途径实现:B A、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而兴奋呼吸中枢

B、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C、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直接兴奋脑桥呼吸中枢 E、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72、PO2降低,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 A )。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73、H+浓度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 A )。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二)肺牵张反射

74、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说,错误的是:E

A、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B、可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