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大全

细胞时相一致的细胞群体的方法。

3、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

4、减数分裂:有性繁殖生物为形成单倍体配子以完成生殖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包括两次细胞分裂而只有一次染色体复制,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时,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所组成的纺锤体和中心复合体。 6、染色体列队:在动粒微管的牵拉下,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7、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为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8、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9、选择性剪接: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加工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可调控地选择性拼接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翻译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即一个基因可编码两个或多个相关的蛋白质。

10、细胞决定:细胞分化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细胞在未出现分化细胞的特征之前,分化的方向就已由细胞内部的变化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

11、管家基因: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6、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

12、癌细胞:动物体内上皮组织中因为细胞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且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

13、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

14、多能造血干细胞:可以产生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分化细胞。

15、定向干细胞:仅具有分化形成某一类型能力的细胞,也叫单能干细胞。 16、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是在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对细胞正常活动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基因,这些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可使细胞发恶性转化。 17、转分化: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的现象。 18、多潜能性能:细胞具有发育成为多种分化类型细胞的潜能。

19、致癌因子: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子。 20、再生:是指生物体缺失一部分后发生重建的过程。

33

21、接触抑制: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

2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23、再分化:是指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4、去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与功能变成具有未分化细胞特征的过程。

25、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26、干细胞:是机体中能进行自我更新(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子代细胞)和多向分化潜能(分化成不同细胞类型)并具有形成克隆能力的一类细胞。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细胞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1)细胞周期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和顺序变化; (2)各阶段主要变化:

G1期:主要特征是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某些专一性的蛋白质(触发蛋白); S期:DNA复制是S期的主要特征。此外,也合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G2期: 1个细胞核的DNA含量由2C变为4C;细胞在此期中要合成某些蛋白质; M期: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3)分子机制:

1、 G2/M期转化与CDK1激酶的关键性调控作用 2、M期周期蛋白与分裂中期向分裂后期转化

细胞周期运转到中期后,M期周期蛋白A和B降解,CDK1激酶活性丧失,蛋白去磷酸化,细胞周期由中期向后期转化.

3、 G1/S期转化与G1期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G1期周期蛋白主要包括周期蛋白D、E和A.

2、细胞周期是如何测定的?

单个细胞的周期测定可采用缩时摄影的方法,但它不能代表细胞群体的周期,故现多采用其他方法测群体周期。

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以及利用BrdU渗入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

3、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答:①自然同步化:自然界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化过程。

34

②人工同步化包括人工选择同步化和人工诱导同步化两种方法,比较如下: 方法分类 人工选择同步化 密度梯度离心法 人工诱导同步化 DNA合成阻断法 分裂中期阻断法 方法名称 有丝分裂选择法 优点 操作简单,细胞未经任何药物处理,不受药物伤害,细胞同步化效率高 方法简单省时,效率高,成本低 同步化效率高,几乎适合于所有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系 操作简便,效率高 缺点 分离的细胞数量少 对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并不适用 诱导过程可造成细胞非均衡生长 所使用药物的毒性相对较大 4、试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为二分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均有有丝分裂器的出现;都有明显的细胞核特别是染色体的变化。

不同点:

比较项目 目的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发生的细胞 同源染色体的活动 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产生配子 减半 性细胞 配对、互换 有丝分裂 增加细胞数量 不变 体细胞 独立活动 两次,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一次,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有何生物学意义?

细胞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的机制可以归纳为牵拉假说和外推假说。 ①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面方向运动,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力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级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即着丝粒微管形成的张力处于动态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

②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是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推力驱动染色体移到并稳定在赤道板上。

生物学意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后,Mad2和Bub1消失,才能启动细胞分裂后期,并为染色体成功分开并且平均分配向两极移动做准备。 6、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单体分离和向两极移动的运动机制?

前期产生纺锤丝连接着丝点,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到后期时着丝点自动分裂,然后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同时细胞分裂或产生细胞板隔开 。 7、试述动粒的结构及机能?

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内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动粒微管结合.每一个中期染色体含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的两侧.

哺乳动物的动粒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即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直径约为200nm.中间层染色浅,它将内层和外层隔开,中间层有一些纤维,它起着联系内外两层结构的

35

桥梁作用; 内层是染色质的特化层,它附着在着丝粒的异染色质上; 外层含有与微管正端结合的蛋白质。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与其基因表达调控

一、名词解释 见上一章 二、简答题

1、简述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

通过组合调控的方式启动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细胞分化的机制极其复杂,细胞的分化命运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的内部特性;二是细胞的外部环境。前者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以及随机状态有关,尤其是不对称分裂使细胞内部得到不同的基因调控成分,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核质关系和应答信号的能力;后者表现为细胞应答不同的环境信号,启动特殊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细胞的行为,如分裂、生长、迁移、粘附、凋亡等,这些行为在形态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㈠基本生物学特征

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的细胞。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4、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5、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6、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化。 ㈡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

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贴壁性下降;3、失去接触抑制;4、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降低;5、致瘤性。

3、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分化是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的过程,而结构和功能是由蛋白质所体现出来的,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分化的过程就是产生新的专一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过程,如肌细胞和红细胞同是来自中胚层,后来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分工,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而肌细胞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蛋白质又是通过承继DNA遗传信息的mRNA翻译而来,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

4、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

3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