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阶段复习必备)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P25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 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P27-28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P3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与第一课P2 重复 重点)

第三课 公民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P33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重点)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P34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重点)

3.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P34 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重点)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4-35 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宪法是对人身自由权作出怎样的规定?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1)-(3)重点) (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P36(5)(重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P36(6)对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理解掌握) P36-39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P38-39) 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P39)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P37-39 (3)宪法的相关规定。(理解掌握)

P38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重点)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第三课 公民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P41-42 1.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重点) (行使权利有界限 维护权利守程序)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P42 2.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

P46-52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及地位依据课本理解掌握)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P46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重点)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

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P46 3.遵守宪法要怎么做?(重点) 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P47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P52 5.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重点)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P54 6.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重点)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P55 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P61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重点)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现阶段:是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61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