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总规划

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点,使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和谐互补。 第13条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发挥城乡各自优势,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以城市高水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反哺农村,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鼓励乡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更新,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整合,促进城乡产业互补与融合。 第14条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实现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按功能和需求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使城乡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民商业、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建立确保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第15条 统筹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兼顾集约发展要求,城乡给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均等化,污水、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提供方式差异化;建立城乡统筹的生态安全网络,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一体化。 第16条 统筹城乡就业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以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推动城乡就业一体化,以城乡一体的失业率监控,保障城乡居民稳定充分的就业。

5

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17条 城市性质

苏北生态型水绿宜居城市、江苏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 第18条 综合目标

力争2020年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30年,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发展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新滨海。

第19条 现代化发展目标

表03-01:滨海县现代化发展目标体系一览表

指标 现状 近期 指标 (2013) (2020) 对象 3.18 11.0 1、人均GDP(万元/人) 县域 1.1 2.5 2、R&D经费占GDP比重(%) 县域 3、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县域 城镇 农村 县域 城镇 城镇 县域 县域 县域 城区 县域 县域 县域 县域 县域 县域 城镇 县域 县域 县域 城镇 -- 2.10 1.17 -- 35.2 2.10 95.5 11.50 -- 6.80 95 -- -- 0.67 -- 3.42 -- -- 91.6 24.2 40.3 45 7.5 3.8 ≤0.4 25.0 2.0 100 12.2 78 12 97 92 95 0.55 100 15 80 80 95 27 45 类别 经济 发展 远期 (2030) 20.0 2.8 53 15 10 ≤0.4 20.0 2.0 100 14 82 20 98 95 99 0.45 60 22 98 100 98 30 50 备注 指导性 约束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约束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指导性 约束性 约束性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 5、农民纯收入(万元/人) 6、基尼系数 人7、恩格尔系数(%) 民 8、城镇登记失业率(%) 生9、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活 110、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11、人均期望寿命(岁) 12、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民13、社会安全指数(%) 主 14、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政115、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 治 16、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7、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18、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 生(亿元/平方公里) 态 19、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 文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明 2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22、森林覆盖率(%) 23、绿化覆盖率(%) 第20条 经济发展策略

6

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1、依港兴工,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加快港口建设、完善疏港交通集疏运体系,促进临港工业发展壮大,依托港口、临港产业发展,带动中心城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

2、转变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发展,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能耗的低端化工产,原则上不再发展该类产业,重点形成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医药产业、精细化工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集聚发展,促进用地效益提升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提升滨海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港城区、八滩镇等镇的人口集聚能力;整合县域产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第21条 空间发展策略

1、城乡统筹

强化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发展质量;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保护乡村传统特色和乡土文化,培育现代特色。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以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共享的公共服务引导和保障城乡协调发展。

2、重点集聚

抓住港口开发、园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级;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县域人口城镇化集聚中心;促进生产要素向城乡战略空间流动集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

3、交通引导

以多种交通方式强化城镇发展轴线,引导人口集聚,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乡村地区居民点沿镇村骨干道路布局,以机耕道引导农用地规模经营。

4、特色发展

依托临港石化、装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依托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村机械化耕作,引导农村居民点撤并 第22条 社会发展策略

1、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城乡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构建均等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建成一批惠及城乡居民的文化馆(站、室)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

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扩大就业渠道,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第23条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1、划定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安全

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分类分级实行管控。构建区内互相贯通、区域整体联系的生态系统结构。保护动植物生存的自然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2、划分管制区域,实施差别管控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水绿相映。根据自然生态特点和建设现状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管控措施。

3、加强污染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源头减量;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终端削减;重点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彰显水网特色。产业发展引导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