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

《大同》

一、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于( )。(C)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尚书》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二、填空题

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 》篇。(礼运)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 。(guàn)

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 。(j?) 4.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三、翻译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参考答案: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调整人际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四、简析题

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

参考答案:文中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这不仅仅因为它在客观上反映了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它的折光。“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六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就中国近代历史考察,也足见它影响之深远。例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就曾以“大同”思想相鼓动。尽管洪秀全失败了,但传统的“大同”思想仍为进步的改革家所向往。这里要特别提及康有为和他的《大同书》。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康有为,把《礼运》中的“大同”与西方的进化论,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糅合在一起,创立了“大同”学说。康有为这种资产阶级的“大同”思想,后来部分地被孙中山所接受。孙中山“天下为公”、“以建民国,以建大同”的理想,即接受了《礼运》中的“大同”观念。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谋求“天下为公”的路,便有了我们的今天。今天我们已基本步入了“小康”社会,又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古代先贤们所神往的“大同”社会理想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灿烂的现实。在此形势下,我们品读原典,才会倍感先贤思想之深邃,才会倍感今日生活之光明。在大同的世界里,我们岂不正在创造着真正意义上的大不同?“通古今之变”的岂不就是在座的你我?)

3.歌曲《大同世界》里的“大同”是否就是本文所描述的“大同”?

(对答案不作硬性不要求)

《1789年原则》

一、选择题

1.下列筱敏著作中,哪一部不是散文集?(D) A.《阳光碎片》 B.《成年礼》 C.《捕蝶者》 D.《幸存者手记》

2.下列雨果长篇小说中,哪一部是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B) A.《悲惨世界》 B. 《九三年》 C.《巴黎圣母院》 D. 《笑面人》 二、填空题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 ,革命爆发。(巴士底狱) 2.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 ,后来被用作1791年

宪法的前言。(《人权宣言》或《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三、简答题

1.谈谈《1789年原则》一文历史书写的特点。

参考答案:本文的历史书写不仅有着突出的形象性与现场感,而且更注重历史精神的把握与阐发,思想与激情贯注始终,组织材料富有层次,语言明确有力,善用排比,使人读来壮怀激烈,酣畅淋漓,精神饱满。

2.以你对人类历史的了解,想一想我们应该铭记与汲取的精神与原则。 参考答案:美国《独立宣言》(1776)、法国《人权宣言》(1789)、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1948)、《共产党宣言》、中国古代的“大同”梦想,以及基督教所强调的博爱精神等等,都有值得铭记和汲取的价值和意义。

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中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等。

《喝茶》

一、选择题

下面不属于“言志派”的作家是( )(D) A. 周作人 B. 俞平伯 C. 废名 D. 郁达夫 二、填空题

周作人原名 周櫆寿 ,字启明,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喝茶》选自他的文集 《雨天的书》 。

三、简析题

1.说说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周作人“闲话”的散文意味隽永,从容舒徐,其“闲话”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名士雅趣”,在体式上平和自然,就像《喝茶》,和闲话话题相宜的是文风的恬适闲逸,如话家常的“谈话风”。从审美追求上,周作人融西方随笔的谈话风格,中国散文的抒情韵味以及日本俳句的笔墨情趣于一体,形式成了其独具魅力的闲话体“言志的小品文”。(参见教材“评析”第三自然段)

2.品味作家追求的情趣和字里行间隐含的“涩味”。

参考答案:周作人散文有“闲话”的情趣,又有令人咀嚼的“涩味”。“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既优游闲适,又落寞惆怅。隐伏其间的是“五四”退潮后知识分子失望于现实的时代苦闷和内心苦涩,从大时代的“十字街头”退守“自己的园地”,喝茶读书,“在文学上寻找慰安”。(参见教材“评析”第二自然段)

《美文的沙漠》

一、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张承志小说作品的一项是( D ) A.《阿勒克足球》 B.《黑骏马》 C.《金牧场》 D.《做人民之子》 二、填空题

张承志(1948—), 回 族,原籍山东济南。1948年出生于 北京 。他是 现代 青年作家、学者,他的初作是短篇小说 《骑手为什么歌唱》 ,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1980年代创作的 《黑骏马》 和 《北方的河》 、1990年代创作的 《心灵史》 都是其代表作品。

三、简答题

1.说说文章标题“美文的沙漠”所蕴含的文化思考。

参考答案:标题“美文的沙漠”的内涵,事实上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文是不可翻译的。再延伸出去,文学渗透了作家独特的“人民意识和自由意识”,这些意识是异族文化背景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它只能孤独地存在于本民族文化之中。(参见评析)

2.结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障碍问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全球化”是一种政治、经济上的潮流,也被许多人目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并且,在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影响下,文化确实也受到强烈的影响,相互趋同的趋势正在加强。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形成差异和障碍,这种差异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消除的。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是最重要的前提。(不作硬性要求)

《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选择题

1.《左传》是纪录春秋历史的( )史书。(C)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其 他

2.下列四组诸侯国在晋公子重耳流亡历程中,全部礼遇重耳的一组是

( )。(D)

A.狄、卫、齐、曹 B.宋、郑、楚、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