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个体越不容易满足,越难以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所以,教育者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应该引导学生能达到的目标,不要一味跟自己过不去。

(6)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我。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价值。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成果认定的。理想的活动成果可以使个体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 2.积极地悦纳自我

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者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而心理障碍者则明显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性格、才能、家庭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不满,而又无力改变,便产生自我排斥的心理。这是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人总要对自己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并且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建立起二者的动态平衡。否则,对自己不满过于强烈,就会加剧心理矛盾,产生持续紧张的心理,这样不仅会使个体感到活得很累,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出现悲剧。某校有位中文系男生,学习成绩中上,容貌俊秀,深受父母和姐姐的宠爱,但他总是责怪自己太平庸,厌恶自己,最后跳楼自杀身亡。悦纳自我是增进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和核心。

要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教育者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这是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其次是在

教育的过程中要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使在批评学生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此外,就学生自身而言,需要强化四个理念:一是坚信“只要真正付出努力,同等条件下,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以此来增强自信。而强烈的自信和理智的努力则能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成功。成功后的愉悦又可以使个体进一步增添自信,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不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恰当地认识自己,而不是苛求自己。三是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视自己的短处,既努力扬长也注意补短。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如果通过积极的努力来补偿,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往往最终能取得成功。华罗庚以“勤能补拙”为良训成为数学家就是例证。四是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果实,只能在艰辛的努力中逐渐成熟。 3.科学地塑造自我

大学生情感丰富,社会磨练不足,加上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确立,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与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待问题容易偏激和情绪化,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往往估计不足。顺境时,容易自视过高,遇到挫折时,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自卑自弃。

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极度烦恼。尤其是毕业生,要做出一生中重大的社会选择:进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工作?常面临“理

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等矛盾,常常表现出心理的不平衡,情绪体验较强烈,易振奋,也易波动。大学阶段不仅是人才的准备阶段,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塑造自我,为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地塑造自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人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的,个体的行为是否有目的性,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较无目标指向的行为成就大得多。因为正确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强化人的行为,并促使其指向预定的方向。例如有的同学能够抵御种种诱惑,刻苦攻读,学业优秀,是因为他把学习成绩与自己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了。确立正确的自我目标,关键是要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做一个“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社会欢迎的我”。所谓“做一个自如的我”,是指不要给自己提出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使自己总是陷入自责、自怨、自恨的境地,而是给自己设计只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从而能够在坦然面对自己的客观存在的前提下,不忘积极地生活;所谓“做一个独特的我”,指不要一味地追求时尚,在刻意模仿中失去自我,而是在接受自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得以自在地生活;所谓“做一个最好的我”,指立足于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最大努力,达到最佳水平,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满意地生活;所谓“做一个社会欢迎的我”,是指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把自我实现的

蓝图与祖国的富强、人类的文明结合起来,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真正充实地生活。

其次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在实现人生目标的旅途上,既有各种本能欲望的干扰,又有各种外界诱惑的侵袭。本能的欲望常令人失去理智,如贪图安逸、追求物欲等。名利和物质的诱惑,容易使人偏离正确的前进轨道,丧失奋进的斗志,放弃对远大目标的追求,甚至把青年学生引向堕落。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抵制诱惑,主宰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保证理智地约束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行为。

自我控制的动力来源,在于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看问题。有些诱惑之所以对个体很有吸引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地显示了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比如,在学习紧张的时候,看一场精彩的球赛可能比枯燥的学习更有吸引力,因为它能使人度过一个更愉快的夜晚。类似的种种诱惑,每天都可能存在,如果不能抵御,作为学生,最终可能在考场上难以过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能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就会有控制自己的动力,得以抵御表面的、暂时的利益诱惑。

个体在决定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常会产生各种对立动机的内部斗争,主要是高尚的动机(义务感、责任感、道德感等)跟低级的动机(满足个人的某种欲望)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局,可以看出他自制力的高低。要检验一个人自制能力的强弱,可以看他的行为主要是臣服于本能的欲望或偶然的冲动、情感的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