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天津市北辰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7.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C.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60° C.NN’是界面

B.折射角等于40° D.MM’的右边是玻璃

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4.5m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0.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 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二、填空题

11.在影视剧拍摄中,常用“巨石”道具从高处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呈现出惊险的情景,这些“巨石”道具的材料密度_______真实石头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请说明理由______。

12.电视节目中,有许多地面上的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此时需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相当于光屏)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13.植树时,站在一行树的第一棵树前面向前看,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得_____(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_____。

14.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

15.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现象,贵阳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

1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刻度尺、停表、蚊香,还要_____和_____。 (2)测量方法和步骤:

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_____,用刻度尺测出_____; ②点燃这小段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_____;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_____。 三、计算题

17.一块碑石体积为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然后将这块岩石样品完全浸没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50mL,求: (1)计算这块碑石的密度; (2)计算这块碑石的质量。

18.“十一”假期,小丽乘坐动车去兰州看望奶奶,动车全长300m,在途中动车以5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用时间为100s,这座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红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小明用该装置测红葡萄酒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部分红葡萄酒并测得其质量为m2; ③将烧杯中的红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 ④读出量筒中红葡萄酒体积为V; ⑤运用公式计算密度;

则小明所测量的红葡萄酒密度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 (3)小莹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将小明以上实验顺序作了合理调整,调整后的顺序应为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1m,如果有焦距为10cm、25cm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_cm的凸透镜完成实验。

(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

(4)实验中,不但虚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实像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如图乙所示在第(3)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_____(选填“A”、“B”或“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 (5)在第(3)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2.以下是物理课本上的一些声学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乙:在衣架的挂钩上系上细线,细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耳朵,敲击衣架,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声音; 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请你说出上述实验分别在研究什么问题: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2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4个车站,每个次停车30min,最终经过9h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要经过一个隧道,离隧道口还有一段距离时火车驾驶员鸣笛,他发现2s后听到隧道口的山崖的回声,若火车从鸣笛开始直至通过隧道,速度恒为144km/h。(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多少米?

2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选填“能”成“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是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成“不变”)。

(2)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二、填空题 11.小于 根据m=ρV当体积相同时,密度小的道具材料质量较轻,不容易砸伤人 12.运动 增大 13.很直 光的直线传播 14.升华,凝华,熔化 15.超声波 0

16.细棉线 火柴 拉直棉线 两标记间的距离s 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t v= 三、计算题

17.1)计算这块碑石的密度为2.8×103kg/m3; (2)这块碑石的质量是8.4×10kg. 18.1200m 四、实验题 19.ρ=

4

C D C A A A D A m 偏大 当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葡萄酒,从而V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 ②③④①⑤

20.同一高度 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C 凹 近视眼 21.薄 前侧 等效替代法 不变 不能

22.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探究固体是否可以传声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3.(1)90 (2)380

24.不能 98 不变 吸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