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③若n(H2S):n(O2)<2:3,发生反应②,氧气有剩余,则: 2H2S+3O2═2SO2+2H2O 体积变化?V 2 3 2 3 50mL 75 50 100-25=75mL

剩余气体为氧气、二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硫为50mL,不符合题意;

④若n(H2S):n(O2)=2:3,发生反应②,最后气体为二氧化硫,体积为50mL,不符合题意;

⑤若2:3< n(H2S):n(O2)<2:1,发生反应①②,硫化氢、氧气全部反应,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硫,n(SO2)=25mL;则根据反应②2H2S+3O2═2SO2+2H2O可知,n(O2)=3/2n(SO2)= 25mL×1.5=37.5 mL;n(H2S)=n(SO2)=25mL;根据题意可知,H2S与O2混合气体共100mL,所以发生反应①2H2S+O2═2S↓+2H2O的H2S与O2的总体积为100mL-25mL-37.5 mL=37.5mL,n(O2)= 1/3×37.5 mL=12.5mL,n(H2S)=2/3×37.5m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H2S)= 25mL+12.5mL=37.5mL,n(O2)=37.5 mL+12.5mL=50mL;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不可能; 故答案选D。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Ca2+、Cu2+、Br-、Cl-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Na+、CO32—、AlO2- C.c(ClO-)=1mol·L-1的溶液中:Fe2+、Al3+、NO3-、I-

D.Kw/c(OH—)=0.1mol·L-1的溶液中:NH4+、Mg2+、SO42-、CH3COO- 【答案】B 【解析】

A、含Cu2+的溶液呈蓝色,故A错误;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故四种离子都能共存,则B正确;

KwC、c(ClO)=1mol·L的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I ,故C错误;D、L-1的溶液呈酸-=0.1mol·

cOH--1

2+

-

??性,则CH3COO-不能共存,即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实验室模拟“间接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以硫酸铵和去离子水配制成初始的模拟废水,并以NaCl调剂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如图所示进行模拟实验。 (1)阳极反应式为___。

(2)去除NH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答案】2Cl-﹣2e-=Cl2↑ 2NH4++3Cl2=8H++N2↑+6Cl- 【解析】

【分析】

(1)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的放电生成氯气;(2)氯气具有氧化性,而铵根离子中氮是﹣3价,被氧化成氮气,氯气得电子生成﹣1价的氯离子,由此书写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详解】

﹣﹣

(1)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的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e=Cl2↑,故答案为:

2Cl﹣﹣2e﹣=Cl2↑;

(2)氯气具有氧化性,而铵根离子中氮是﹣3价,被氧化成氮气,氯气得电子生成﹣1价的氯离子,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3Cl2=8H++N2↑+6Cl﹣,故答案为:2NH4++3Cl2=8H++N2↑+6Cl﹣。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以有机物A制备高分子化合物F(如下:

)的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C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足下列条件的B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

Ⅰ.能与Na反应产生气体 Ⅱ.能与NaOH 反应 Ⅲ.不能与Na2CO3反应。 若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中的碳原子数目为2,则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5)已知: Ⅰ.

Ⅱ.

写出以CH2=CHCH=CH2为原料制备C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以任选):__________。 【答案】溴原子、羟基、酯基 1,3-丁二醇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缩聚反应

11 CH3COOCH2CH2OH、

CH3COOCHOHCH3、CH3CH2OOCCH2OH

【解析】

试题分析:A水解生成B和C,C连续2次以后生成E,E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和C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均是4个。B发生缩聚反应生成F,则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HOCH(CH3)CH2COOH,因此E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OOH,D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HO,因此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H2OH,据此分析解答。解析:A水解生成B和C,C连续2次以后生成E,E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和C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均是4个。B发生缩聚反应生成F,则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HOCH(CH3)CH2COOH,因此E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OOH,D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HO,因此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H2OH,则

(1)A属于酯类,且含有溴原子和羟基,因此A的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羟基、酯基;C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其系统命名是1,3-丁二醇。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缩聚反应。 (3)反应③是醛基的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Ⅰ.能与Na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羟基或羧基;Ⅱ.能与NaOH 反应,说明含有羧基或酯基;Ⅲ.不能与Na2CO3反应,说明含有酯基,不存在羧基,如果是甲酸形成的酯基,有5种;如果是乙酸形成的酯基有2种;如果羟基乙酸和乙醇形成的酯基有1种;丙酸形成的酯基有1种;羟基丙酸和甲醇形成的酯基有2种,共计11种;若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中的碳原子数目为2,则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有CH3COOCH2CH2OH、CH3COOCHOHCH3、CH3CH2OOCCH2OH。

(5)结合已知信息、相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利用逆推法可知其合成路线可以设计为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联碱法(侯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化学式:②_____、③____

(2)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写出该工艺中生成Ca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对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合理的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可把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防止碳酸氢钠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4)取“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纯碱样品5.500g,配成500mL溶液,取25mL溶液用0.1000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设其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用酚酞作指示剂,三次滴定消耗盐酸的平均量为25.00mL.计算样品中(已知25℃时0.1mol/L的NaHCO3溶液的pH约为8.3)某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纯碱的质量分数______。

理,用如下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制备碳酸氢钠.

(5)实验时,须先从____管通入_____气体,再从_____管中通入_____气体。

(6)有同学建议在甲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乙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NH3 不需要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b 96.4% a 氨气 b 二氧化碳 增大二氧化碳与溶液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解析】 【分析】

(1)根据流程图分析;

(2)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3)根据母液中通入氨气、食盐会析出氯化铵晶体进行分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