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陕甘宁老区规划

第四节 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加大区域扶贫开发力度。在区域中部集中连片的33个贫困地县(区),实施重点扶贫攻坚工程,加大国家扶贫资金投入,广泛组织社会对口支援和帮扶,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积极稳妥推进移民扶贫工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扶持区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大幅提升农、牧、林生产经营的商品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提高农民家庭经营的收益。发挥农民生态保护主体作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民从生态建设中增收。以能源资源的开发和重化工业基地为载体,加大区域小城镇建设和以工代赈力度,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稳定转移。开展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促进农民多渠道、多种形式外出打工就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劳务经济收益。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香包产业、农家旅游业等。

专栏13: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一、农业综合开发与梯田建设。在交通较为便利的黄土沟壑区,保护性开发有增产潜力的坡耕地资源,开展梯田、水利、林草、道路建设,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新建节水灌溉及集雨节灌工程,配套建筑物,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二、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围绕优质粮食及马铃薯、苹果、设施蔬菜、高端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整合农技、农机、农

- 37 -

经等专业服务资源,实施节水高效持续农业开发综合技术示范,推广使用良种(种子及苗木)、双垄沟播、地膜覆盖、节水灌溉设施设备、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沼气开发等先进农业技术及成果,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品牌化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市场流通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等。

三、现代林草业开发试验和推广服务。在吴忠、庆阳建设草网格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科研、培训和示范推广基地,在沙漠化地区增加草场植被,在黄土沟壑区开发经济型农田防护林草带,在六盘山区保护性开发中草药,建立黄土高原地区综合生态治理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大型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健全和完善工业品下乡进村网络和连锁经营服务网点;对农村集镇市场和重要物流场所进行改造升级,集中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性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中心、经营服务设施和购销服务网络。

五、村庄整治与新村建设。以乡村规划为基础,实行行政村合理撤并和结构调整,实行旧村整治和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引导和扶持农民对危旧房进行改造。

六、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对农村村级社区(主要是村委会所在地)商业经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场所进行改造和扩建,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配套相关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

七、科技人才下乡与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组织引导大学生、市场

- 38 -

经营能手、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办厂,政府为科技人才下乡和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支持和配套服务。

八、农村人口转移与技能培训工程。制定明确的引导性规划和专门措施,组织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劳务移民,鼓励自发移民;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根据不同方式农村人口转移的需求,资质开展针对性强、效果较好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移民跟踪管理和服务系统。

九、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与职教集团建设。组织东部和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发达学校对口支援、与区域内农村职业中学联合办学;实施职业教育品牌战略,调整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和结构,整合资源,实施统一招生和推荐就业服务,建设一批有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

十、千村百乡对口支援与干部交流工程。组织省区内县以上政府机关干部、发达地区优秀党团员干部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困难的乡镇、村庄和农户进行结对,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挂职服务等,广泛组

织参观、考察、体验和学习,广泛组织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九章 生态环境

加强老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有序引导生态移民,着力交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 生态建设

- 39 -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工程,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入和管理能力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和退耕农户培训等各项措施,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因地制宜对老区实施分区生态治理与建设,对土石山区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对干旱风沙区重点实施防风固沙林(灌)工程。实施六盘山“三河源”(渭河、泾河、清水河)地区水源保护工程,加快大六盘山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步伐,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建成一批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小流域,乔灌草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快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施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区和重点治理区项目,推进坡改梯工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和法规体系,加强水土保持防御监督工作。推进防风固沙林(灌)带建设工程和绿色通道防护林(灌)建设工程,增加干旱区风沙源地表林草植被覆盖,营造风沙区农业防护林,建立防风固沙生物防护体系和绿色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

专栏14 三种类型区十大重点生态工程 一、黄土丘陵沟壑区

(一)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巩固已有退耕成果。到2020年,全区坡耕地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退耕农民后续就业与持续增收得到保障。

(二)水土保持林工程。加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建

- 40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