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拟题答案

D类教师证考试 心理学模拟题(暂无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D ) A.客观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高效性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 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 ) A.0~1岁

B.1~3岁

C.3~6岁

D.6~14岁

4.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墨点数是( B ) 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5.听觉和视觉的明显协调约在出生后( B ) A.10天

B.半个月

C.20天

D.1个月

6.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B ) A.机械记忆效果好 B.意义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在发展

D.两者不可比较

7.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B ) A.语词记忆

B.形象记忆

C.有意记忆

D.意义记忆

8.幼儿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是以下哪方面的具体表现(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9.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A )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10.问幼儿“什么是鸟?”回答说“鸟会飞”,据此可说明幼儿下定义处于哪种水平?( B A.同义反复不会下定义 B.依据具体外部特征下定义 C.接近下定义水平

D.初步概念水平

11.儿童在语音发生过程中,扩展和收缩趋势是( D ) A.同时发生

B.实际不存在

C.收缩在前,扩展在后

D.扩展在前,收缩在后

12.儿童识字的过程,可有顺序地分为( D ) A.再现阶段、识字阶段、泛化阶段 B.泛化阶段、再现阶段、识字阶段 C.识字阶段、泛化阶段、再现阶段

D.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再现阶段

13.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与儿童的社会性需要与以下哪个方面有关( A )

1

A.社会性交往 C.社会性认知

B.社会性动因 D.社会性适应

14.根据目前研究,2岁前儿童的动作训练,对动作发生时间早晚的影响是( C ) A.有很大价值的 C.有限的

B.没有价值的 D.无限的

15.幼儿积极参加“值日生”劳动,其动机常常是( C ) A.一致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高效的

16.儿童自我控制发展迅速的时期,大约在( B ) A.3~4岁期间 C.5~6岁期间

B.4~5岁期间 D.6岁以后迅速

17.根据布鲁姆的智力发展曲线,4岁时儿童智力已发展了约( B ) A.20%

B.50%

C.80%

D.92%

18.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的评价,往往估计过高,这类孩子属于( C ) A.受欢迎型幼儿 C.被排斥型幼儿

B.被忽视型幼儿 D.中间型幼儿

19.幼儿更多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是( B ) A.言语性攻击

B.生理性攻击

C.主动性攻击

D.反应性攻击

20.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C ) A.操作

B.交往

C.游戏

学前心理学试题

D.言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D ) A.测验法 C.实验法

B.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2.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C ) 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3.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D ) A.正方形 C.三角形

B.长方形 D.圆形

4.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 B ) A.学习 C.劳动

B.游戏 D.手工

5.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D )

2

A.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D.语词记忆

6.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A )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C.想像受情绪影响

B.想像的内容零散 D.想像具有夸张性

7.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发生在( A ) A.0~2岁 C.4~7岁

B.2~4岁 D.7~11岁

8.4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 B ) A.游戏言语 C.对话言语

B.问题言语 D.连贯言语

9.儿童出生时,最明显的情绪表现是( B ) A.笑 C.怒

B.哭 D.怕

10.0~6岁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C ) A.动力性 C.坚持性

B.情绪性 D.情境性

11.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非常相像,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 A ) A.独特性 C.稳定性

B.整体性 D.社会性

12.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B ) A.挫折 C.强化

B.榜样 D.惩罚

13.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盖塞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B ) A.视崖实验 C.守恒实验

14.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C ) A.1~2个月 C.5~6个月

B.3~4个月 D.7~8个月 B.双生子爬梯实验 D.早期隔离实验

15.在幼儿使用的词汇中,词频率出现最高的是( C ) A.名词 C.代词

B.形容词 D.数词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

16.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指向性方面

17.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对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即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依靠对事务的直接感知,同时思维也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18.性别角色

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9.情境言语

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 20.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77 22.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26

23.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63 24.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P346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P365 26.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P7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小王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刚工作不久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可令她苦恼的是,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这样一来,小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 请你:(1)就此案例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特征,帮助小王老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联系实际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老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学前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B ) A.社会性 B.自我意识

4

C.情绪 D.意志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A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D )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 D.概括性的提高 5.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 B )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6.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D ) A.无意识记的发展 B.有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7.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说明儿童所掌握的概念( C ) A.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B.外延不恰当

C.内涵不精确 D.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8.儿童最初出现的推理是 ( D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转导推理

9.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B ) A.口头数数—按数取物—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B.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C.按数取物—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 D.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10.掌握言语表情技巧是下列哪一方面发展的表现?( A ) A.口语表达能力B.书面语阅读能力 C.词汇数量和词义 D.语音及语法意识

5

11.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可称为本能的情绪反应,或( A )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12.“男孩摔倒,从来不哭。”是家长、教师等对儿童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 C ) A.鼓励 B.转移 C.暗示 D.自我说服

13.儿童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约在( B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岁以后

14.幼儿期儿童占优势的动机是( D ) A.直接、远景、外部动机 C.间接、远景、内部动机

B.间接、近景、内部动机 D.直接、近景、外部动机

15.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B )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记忆的恢复现象P142

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像个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7.直接判断P205、

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 18.转导推理P208

是一些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以前概念的推理 19.出声的自言自语P250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 20.自我意识P327

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6

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②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③记忆容量的增加。 ④记忆内容的变化。

6

22.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P162

幼儿想象夸张性表现在:

①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如:幼儿画小孩放风筝,会把小孩的手画得很比身体长3倍。 ②混淆假想与真实。如: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造成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有: ①认知水平的限制。 ②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③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2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P185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是直观行动思维,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另外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等派生特点。

在幼儿期末,幼儿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4.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的阶段。P283

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本能的恐惧阶段;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阶段;怕生阶段;压力感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P18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是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生活时间——年龄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的。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此外,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辨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

26.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影响因素。P376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7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阶段(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表现出初步的分享、援助等行为。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分享行为有所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各性差异。 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生活环境,如社会文化、电视媒介等。 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同伴相互作用等。 ③移情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试析:

(1)上述两段话各自所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P409 霍尔代表遗传决定论;华生代表环境决定论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请结合事例分析说明。P415

学前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C ) A. 嗅觉 B. 听觉 C. 味觉 D. 痛觉 2.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B ) A. 三角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半圆形 3.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C )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4.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 C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 D. 大小规律 5.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在( B ) A. 0.5岁~1岁 B. 1岁~1.5岁 C. 1.5岁~2岁 D. 2岁~3岁

6.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A )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8

C. 放任型 D. 溺爱型

7.先将重量、质地和颜色完全相同的两块球形橡皮泥让幼儿进行重量比较,然后当着幼儿的面把其中的一块压成扁平状,这时,幼儿一般会认为球形的橡皮泥比压成扁平状的橡皮泥更重一些。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 B ) A. 可逆性 B. 不守恒性 C. 守恒性 D. 自我中心化 8.幼儿最初的想像都属于(B ) A. 有意想像 B. 创造想像 C. 幻想 D. 再造想像

9.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这种观点是( B ) A. 成熟势力说 B. 二因素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复演说

10.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C )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11.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B ) A. 直观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形式运算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1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 A. 感觉和知觉 B. 记忆 C. 想像 D. 思维 13.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14.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幼儿( C ) A. 气质特征的表现 B. 能力特征的表现 C. 性格特征的表现 D. 思维特征的表现 1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B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亲社会行为

指个体帮组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援助、谦让等 17.能力

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8.记忆恢复

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9.选择性注意

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20.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P237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9

22.动作和语言在儿童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发生变化经过的三个阶段是什么?P177

①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③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56

①亲子关系的发展。 ②同伴关系的发展。 ③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④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⑤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24.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有哪些?P117

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②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③记忆容量的增加。 ④记忆内容的变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50

①好问、好学。

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还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人躲在哪里。5~6岁儿童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算术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满足。 ②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5~6岁儿童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能将物体图片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运用已经学会的一些概念,如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三角形”;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懂得物体沉浮的原因等。

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儿童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如在观察活动中能学会按一定的方向或路线观察;在注意活动中,能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能用默默地跟着念、复述等方式帮助记忆。 ④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兴趣,如有的爱玩球,有的爱看书;情绪也变得比较稳定、不那么外露。

26.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P402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

氛等等。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社会环境,那么即使是人的后代也不可能具备人的心理。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就是典型的例子。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的大量事实也充分说明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自的重要影响。

10

② 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生活,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现在的儿童比过去的儿童聪明就是一个说明。

生产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后代得不到教育,心理发展水平可想而知。

社会风气不但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的方向。 ③ 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微观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儿童所处的具体的生活条件,如家庭生活环境与教育,托儿所、幼儿园的环境与教育等。对儿童来说,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中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最大。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都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点正确,教育态度民主,教育方法适当,则孩子个性品质良好,反之则会造成诸如任性、孤僻、不求进取等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小班幼儿莉莉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一天,莉莉跟着妈妈逛商店时看到一个玩具要妈妈

买,妈妈认为这与家里已有的一个玩具很类似,便不想给她买,可莉莉又哭又闹,一定要买这个玩具。这时,莉莉妈妈略一沉思,便对莉莉说:“莉莉,走,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玩具。”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莉莉很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欢乐的情绪中。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转移法,当莉莉又哭又闹时,妈妈采用了带莉莉离开原地、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方法转移莉莉的注意,从而达到控制莉莉情绪的作用。

(2)联系实际说明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几种方法。

此外,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还有:

①冷却法。即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比如,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不给吃就哭闹。如果妈妈说:“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可以采用给孩子擦眼泪,把孩子哭的声音录下来再让他听,然后和他讲道理的方法。

②消退法。即孩子的消极情绪采用条件反射消退、不予理睬的方法。如,孩子上床睡觉一定要妈妈陪,否则哭闹,成人可以采用不予理睬的方法,孩子每天晚上哭闹的时间会逐

学前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D ) A.0—6、7岁 B.3—6、7岁 C.0—12岁 D.0—18岁

11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B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4.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 ) A.能伸手抓到东西 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5.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C ) A.2—3岁 B.4—5岁 C.5—7岁 D.7—8岁

6.幼儿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具体表现的是(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C ) A.再造想像 B.有意想像 C.无意想像 D.幻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 9.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A )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0.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B ) A.基本不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始终很小

11.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B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12.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关的是( A ) A.生理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社会性适应 D.脑成熟 1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D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尾首规律 C.远近规律 D.大小规律 14.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A ) A.言语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5.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大约出现于第( B ) A.5、6个月 B.6、7个月

12

C.7、8个月 D.8、9个月 16.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 C ) A.高尔顿 B.华生 C.盖塞尔 D.斯金纳

17.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出现的顺序是( A ) A.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粗细④高低 B.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高低④粗细 C.①大小②高低③粗细④高矮、长短 D.①大小②粗细③高矮、长短④高低

18.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D ) A.快乐和愤怒 B.快乐和厌恶 C.快乐和恐惧 D.快乐和痛苦 19.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C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0.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等典型特征的气质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P10

答: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谈话法、

作品分析法。

22.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P97

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提高。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婴幼儿年龄越大,对痛刺激的感受越敏感。 减轻疼痛的方法有:

①改善外部环境。减少环境中可能引起碰撞并造成伤害的因素,如降低地面的硬度、楼梯和家具尽可能做成圆角等。

②调节情绪。采用积极暗示和分心等方法减少儿童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强儿童对痛的耐受力。

23.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P185

答: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是直观行动思维,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另外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等派生特点。

在幼儿期末,幼儿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P387

①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②从具体到抽象。

13

③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到有意,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④从零乱到成体系。

25.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P379

①父母的惩罚 ②榜样 ③强化 ④挫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P71

注意的选择性是指幼儿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期注意的选择性表现较以前更加明显。它一方面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根据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

一是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

二是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三是教师要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

27.试述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P312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儿童动作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动作发展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因此,遗传因素会影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动作的发展与整个身体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而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身高的增长方面遗传因素为63%,男女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遗传决定的。此外,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也与遗传有关。而遗传带来的身体个别部位的特征或缺陷,对相应动作的发展也有影响。

②成熟。儿童动作的发展受生理成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当婴儿生理上没有成熟到会坐时就让他学坐是无效的,也不利于他身体的发育。儿童动作发展有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抓住时机,在儿童最容易掌握某种动作的时候,促进其发展,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教育和练习。儿童各种基本动作的发展都要经过练习,也就是说,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教育和练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婴幼儿来说,在学习各种动作时,练习与不练习,动作发展区别很大。指导孩子掌握各种动作,主要依靠手把手教,通过小步子的学习和模仿进行的。如,教孩子爬行和穿衣服,都可以采用分步训练的方法。

④激发动机。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降低诱惑物的价值、提高幼儿对意志行动理解、同伴间进行比较等方法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些方法能激发孩子良好的动机,促进他们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10分)

28.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边角的方法,哪一种方法会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并运用心理学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

从幼儿感知觉发展特点角度分析,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幼儿对几何形状知觉的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只用视觉辨别三角行和长方形,幼儿的错误率高,而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共同参与下,幼儿的正确率则得到提高。因而,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辨识。

从幼儿记忆发展特点角度分析,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当被记忆的物体成为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

14

所追求的事物,而且在活动中感官参与的数量多,则幼儿记忆的效果好。案例中所述的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活动中,认识三角行和长方形成为幼儿辨识和记忆活动的主要对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记忆。

综上所述,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

学前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15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D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C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16

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D ) A.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启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三、名词解释 16、原始情绪反应

是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的情绪表现,如,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 17、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8、选择性注意

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0、幼年健忘

是指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P10 (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

2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334 答: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7

23.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P39 (1)学会直立行走 (2)学会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24.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 P237 答: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

①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③从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④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 P324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孩子刚出生时,心里刚刚开始发生,只具备简单的感觉现象,如微弱的视力、听力及嗅觉、味觉等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如,一个2岁半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根塑料棍摆弄,听到外面鞭炮声后马上说:“新娘子。”鞭炮声刺激了她,使她想起了枪炮声,说:“我有大枪,咚咚……”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格开始形成 (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在兴趣爱好方面,有的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有的对什么都无所谓;有的喜欢昆虫,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则喜欢舞蹈等。

26.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P153 (1)想象无预定目的 ,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开汽车;看见书包,有想象去当小学生 (2)想象的主体不稳定

18

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幼儿绘画常常有这种情况,画了“小人”,又画“螃蟹”;先画了“海军”,然后又画了一把“牙刷”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大的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形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 好的依恋。

(1)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早期安全性一脸的孩子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儿童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兴趣,主动去活动、探索

? 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 研究证明,安全型一脸的儿童比不安全型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牢骚少,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

社会性适应能力

(2)形成良好依恋的措施

? 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 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 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映

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学前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D )

19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初,还带有许多幼儿的特征,这反映儿童心理发展( D ) A.顺序性的 B.是稳定的 C.是可变化的 D.阶段性的

3.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C ) A.手能持续抓握

B.看到物体后,又把视觉指向自己的手 C.能用手抓住看到的物体

D.看不见玩具而只听到玩具的声音,就能伸手抓住玩具

4.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A) A.3~5分钟 B.5~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5.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 B )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D.依靠成人教授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7.一名幼儿对小朋友说:“我爸爸可高了,有三层楼那么高。”这是因为该幼儿( C ) A.喜欢撒谎 B.认知存在障碍

C.思维相对性差,片面性大,在想象中过分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D.记忆与想象相混淆,把自己的想象当作真实的事情描述出来了 8.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的年龄段是( A ) A.1~1岁半 B.1岁半~3岁 C.2、3岁~6、7岁 D.6岁以后

9.幼儿认字主要处于( A ) A.泛化和识字阶段 B.泛化和再现阶段 C.识字和再现阶段 D.识字和默写阶段

20

10.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B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 D ) A.丰富化 B.深刻化 C.稳定性 D.冲动性

12.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这表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 C ) A.无有规律 B.近远规律 C.首尾规律 D.大小规律

13.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标志着儿童( D ) A.自我评价的萌芽 B.自我体验的萌芽 C.自我控制的萌芽 D.自我意识的萌芽

14.为了测定婴儿依恋类型心理学家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 C ) A.视觉悬崖实验 B.投射测验 C.陌生情景测验 D.定势想像实验

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 C ) A.生理成熟 B.家庭因素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儿童心理在每个心理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7.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靠表象,即依靠失误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18.积极词汇

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儿童的词汇可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积极词汇也叫主动词汇

19.直接动机

使幼儿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根据动机和目的的关系之不同,可以把幼儿动机分为直接冬季和间接冬季。与目的直接联系的冬季成为直接动机

21

20.依恋

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 P69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22.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趋势? P204 ①判断形式间接化 ②判断内容深入化 ③判断根据客观化

④判断论据明确化

2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有哪些阶段及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怎样? P218\\P243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①前言语阶段(0~1岁) ②言语发生阶段(1~3岁) ③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6、7岁)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 ②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 ③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④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24.学前儿童兴趣发展有哪些阶段及特点? P336

(1)兴趣发展初级阶段(出生~1岁)。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1~3月是先天反射性阶段,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的知觉阶段,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

(2)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岁)。进入1岁以后,孩子的兴趣逐渐丰富起来。对活动的、微小的物体、突然消失的物体、成人的动作或活动以及因果关系感兴趣。2岁后,孩子对语音的兴趣加强,避开那个开始有意识的模仿。

(3)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步稳定阶段(3~6岁)。进入幼儿期后,在婴儿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幼儿兴趣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在兴趣的范围方面:孩子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游戏的兴趣是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兴趣,对因果关系的兴趣发展迅速,对动画片、活动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幼儿兴趣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科学地安排学前儿童的活动。P139~P144

保持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

22

变化。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遗忘。质的变化是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因而回忆出来的内容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进程是先快后慢。 因此,在安排学前儿童的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的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如,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时眼耳手脑并用等等,以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复习的效果。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测量的记忆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我们应当以记忆恢复的规律来正确看待学前儿童的记忆,并利用这一记忆规律来组织孩子的学习、游戏等活动,以提高记忆的效果。

(4)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在同一时间内不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否则,产生干扰,加重孩子的负担。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或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巩固。

(5)排除疲劳的干扰。学习或识记活动的安排,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轮流休息,以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26.学前期儿童情绪培养的策略。 P286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A保持和谐的气氛;B建立良好的亲自情和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自控。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但不能过分溺爱和过分吝啬爱。为人之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还要理智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A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B耐心倾听孩子说话;C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A转移法B冷却法C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A反思法B自我说服法C想象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5岁的成成在看动画片时,往往能看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分散注意力;但当他看图书时,相比时间就短了很多,请从影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因素的角度分析: (1)造成这一差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影响因素:A遗传因素。 B成熟因素。敏感期。

C教育和练习。成熟只是提供了一种生理上的可能性。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练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指导需要技术。

D激发动机。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兴趣;鼓励和增加自信心;幼儿自己的态度。

(CD是重点要展开来论述)

(2)你准备怎样帮助成成提高动作和意志动作的水平?P312~317

23

学前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们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种反射属于( ) A.巴布金反射 C.巴宾斯基反射

2.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 A.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

B.定向性注意 D.有意后注意 B.达尔文反射 D.莫罗反射

3.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C.观察法

B.谈话法 D.问卷法

4.在下述对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能理解个别事物 B.主要依靠语词进行理解 C.对事物的理解始终情绪化 D.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5.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呈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再造想像 C.无意想像

6.“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测查的是( ) A.婴儿的深度知觉 C.婴儿的形状知觉

7.幼儿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语词记忆占优势 C.机械记忆效果好

B.形象记忆占优势 D.意义记忆用得多 B.婴儿的大小知觉 D.婴儿的方位知觉 B.创造想像 D.幻想

8.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 ) A.二因素论 C.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D.环境决定论

9.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心理现象,属于( ) A.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D.自我控制

24

10.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研究指出,如果17岁儿童智力为100%成熟的话,那么,儿童4岁时已达到( ) A.成熟智力的三分之一 C.成熟智力的三分之二

B.成熟智力的二分之一 D.成熟智力的四分之三

11.某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表现为精力旺盛,待人热情,但冲动,易感情用事,他的气质属于( ) A.多血质 C.胆汁质

B.粘液质 D.抑郁质

12.有经验的老师和妈妈对孩子不良的情绪表现,不是简单地批评、训斥,而是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或方法是( ) A.想像法 C.转移法

13.个体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倾向,是( ) A.攻击行为 C.反社会行为

14.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 A.0~6个月 C.1~1.5岁

B.6~12个月 D.1.5~2岁 B.亲社会行为 D.依恋行为 B.自我说服法 D.反思法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注意 17.敏感期 18.具体形象思维 l9.无意记忆 20.性别角色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幼儿观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2.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24.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5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本题12分) 25.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26.举例说明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及其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1970年,美国加州曾发现一名情况特殊的3岁女孩基尼。之前,她一直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平时没有人和她说话,每天只是由其哥哥匆匆地、沉默地供给她食物。当基尼被发现时,已严重营养不良,不知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最初几个月的智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

请回答是什么因素导致基尼的这种状况,并结合案例或实际,分析此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26

27

学前心理学试题(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8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C )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 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C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3.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B ) A.阶段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4.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

A.生活经验和成熟 B.成熟和教育 C.生活经验和教育 D.选择和生活经验 5.令人感兴趣的是,幼儿有一种特殊的( )

A.适应现象 B.对比现象 C.前摄抑制现象 D.记忆恢复现象 6.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 )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表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9.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D.理想占主要地位 10.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11.幼儿的词频率最高的是( ) A.名词 B.动词 C.代词 D.形容词 12.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

A.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上下、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 13.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的年龄大约是( )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远近规律 D.小大规律 15.原始情绪的种类有( )

A.怕、怒、爱 B.恐惧、惊奇、喜悦 C.怕、乐、爱 D.痛苦、愉快、厌恶

16.具有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的特征的气质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儿童出现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的年龄是( )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2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