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有些真菌两性细胞结合,随即形成厚壁休眠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

有些真菌两性细胞结合后,先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非休眠孢子。

有性孢子形成过程可以体现低等和高等真菌之间的差异。

28.答案菌丝有隔,分枝,

菌丝褐或黄褐色,

菌丝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29.答案 形态 大小 边缘 (低倍镜下) 气味 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30.答案霉菌:菌落中央分化、成熟早,色深。边缘菌丝还未分化,色浅。 (3分)

细菌和酵母菌菌落中央与边缘,正面和反面的颜色基本相同,是因为细菌和酵母菌细胞没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

31.答案特点:真菌孢子具有小、轻、干、多,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

实践意义:

有助于真菌在自然界散播和繁殖;

生产上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

但因数量大、易散播、抗性强,故是造成实验室污染及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32.答案无性繁殖:芽殖:芽孢子

裂殖;

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原垣孢子 有性繁殖:子囊孢子

33.答案相同:质地较粘稠,较光滑,易挑起,菌落中央和边缘及正反面颜色均一,有一定透明度。

21

不同:酵母菌:菌落大、厚,较不透明。凡不产假菌丝的酵母菌,菌落隆起,边缘圆整,而产假菌丝的酵母,菌落稍隆起,边缘粗糙。

细菌:菌落小,较透明。能运动的细菌菌落边缘不整齐;有荚膜的细菌菌落透明,呈蛋清状;有芽孢的细菌,菌落较干燥、粗糙,常有皱褶。 34什么是粘菌:

黏菌是非光合营养、无细胞壁、产子实体结构或者为原生质团的真核微生物,是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类真核微生物。在营养阶段形成假原质团(变形

放线菌 紧 小 可见细丝(细胞) 泥腥味 紧 霉菌 疏松 大 可见粗丝(细胞) 霉味 较紧 体集合体)的黏菌称为细胞黏菌,形成原质团的黏菌称为非细胞黏菌。细胞型黏菌聚集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孢子由子实体释放出来;非细胞黏菌与细胞型黏菌同为运动的原生质团,但后者形成高度分化的结构。一般将黏菌划分为根肿菌门、网柄菌门、集孢菌门和黏菌门。 35非细胞黏菌生活史:

以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为例说明其生活史(图4-27)。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孢子→游动孢子或变形体→合子→幼原质团→原质团→子实体→孢子囊→孢子。条件不利时,原生质团可以形成菌核,菌核在条件适宜时再形成原生质团。 36细胞黏菌生活史

以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oideum)为例,说明细胞黏菌的生活史。(图4-28)。主要包括以下阶段:孢子→变形体→假原质团→子实体→孢子。有性繁殖通过两个变形体结合后形成一个多层厚壁的大孢子囊,核配在大孢子囊中进行,成熟的大孢子囊进行减数分裂,单倍体的变形体从大孢子囊中释放出来。 37什么是原生动物?分为那几纲?

原生动物是缺乏细胞壁并通常以各种方式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许多原生动物是人和其它动物的病原体。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是化能异养型(动物式营养或食腐式营养)。依照运动方式将原生动物划分为4个纲:以变形虫方式运动的为肉足纲,以鞭毛运动的为鞭毛纲,以纤毛运动的为纤毛纲,一般不运动的为孢子虫纲。

38纤毛虫的细胞核有那两种类型,各有其什么生理功

能?

大多数纤毛虫有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小核为二倍体,包含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小核通过有丝分裂来繁殖,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繁殖来传递遗传信息;大核为多倍体,是由小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衍生而来。大核产生mRNA用于指导蛋白质合成,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控制细胞正常代谢。 39简述藻类的繁殖

藻类的繁殖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一般单细胞藻类以无性方式繁殖,以这种方式繁殖时,配子并不融合形成合子。藻类有3种基本的无性繁殖类型:断裂、产生孢子和二分裂。在断裂生殖中,原植体断裂,每个片段长成一个新的原植体。孢子或是在普通的营养细胞内形成,或是在称为孢子囊的特殊结构内形成。某些单细胞藻类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些藻类以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卵子在藏卵器内形成,藏卵器是相对而言没有变化的营养细胞,其功能相当于雌性生殖结构;精子在称为雄器的特殊雄性生殖结构内产生。当进行有性生殖时,两种配子融合产生双倍体合子。 40根据藻类哪些特征将藻类分为哪几类?

根据不同藻类的形态、运动性、所含叶绿素的种类以及细胞壁类型等特征,将藻类分为绿藻、眼虫藻、金藻、褐藻、甲藻和红藻6个类群。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一、复习题(53小题)

1.为什么说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大分子生物? 2.病毒核酸共分哪几类?试对每种类型写出一种病毒名称。

3.何谓病毒包涵体?它在实践上有哪些用途?举例说明之。

4.何谓噬菌斑?试述其对噬菌体研究工作的意义。 5.试述腺病毒的结构特点。 6.试述T4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7.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从寄主细胞释放时为什么不会裂解寄主细胞?为什么它们仍属烈性噬菌体?为什么它们所形成的噬菌斑为混浊噬菌斑?

22

8.迄今所发现的RNA病毒共分哪几大类?各写出一种代表病毒名称。

9.在病毒中,何谓侵染性RNA?何谓非侵染性RNA?RNA,-RNA,逆转请指出4类RNA病毒(+RNA,±

录病毒)中哪一类是侵染性RNA,哪一类是非侵染性RNA,并说明其理由。

10.试述影响噬菌体吸附作用的诸因素及其研究意义。 11.何谓雄性专一噬菌体?哪几类核酸类型的噬菌体属于雄性专一噬菌体?试各举一例。

12.何谓溶源细菌的诱导作用?试说明其诱导作用的机理。

13.何谓一步生长曲线?试述各期特点及此曲线的实践意义。

14.何谓温和噬菌体?试简述其特点。 15.试述温和噬菌体存在的3种形式。

16.试以T偶数噬菌体为例,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周期。 17.何谓分段基因组?在动、植物病毒中各举一例说明之。

18.试述痘苗病毒在脱壳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19.试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STV)在一、二级结构上的特点。

20.何谓类病毒?试说明它与病毒间的最主要区别及其研究意义。

21.试述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2.简述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的主要步骤。

23.试述5类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的6种mRNA合成方式。

24.试用表解法表示病毒粒子的对称方式(每种方式又分为有包膜与无包膜),并各举一例。 25.试述病毒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 26.试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特点。 27.试述病毒核酸的生理功能。

28.当用λ噬菌体(或与λ同源噬菌体)和T4噬菌体(λ非同源噬菌体)分别感染E.coliK12(λ)溶源菌时,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试说明其机理。

29.利用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取0.1mL裂解物,依

-6-7-8

次稀释成为10、10、10。然后从各稀释管中各取

46.何谓拟病毒?何谓卫星RNA?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47.何谓朊病毒?试述朊病毒的化学本质、结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48.试述利用昆虫病毒防治虫害的优缺点。

49.试比较凯隆载体与科斯质粒共同优点及不同之处。 50.试说明噬菌体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依据及其优点,并以凯隆载体为例加以说明。

51.试述SV40特点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原理。

52.试以花椰菜花叶病毒为例说明植物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简单原理及其存在问题。

53.试述昆虫杆状病毒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载体的优点。

二、参考答案(53小题)

1.答案无细胞结构:无细胞壁,无细胞膜,无核糖体;只含一种核酸:RNA或DNA;无能量代谢;无个体生长,无二等分裂;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性。

2.答案±DNA病毒:E.coliT4噬菌体;+DNA病毒:噬菌体

RNA病毒:呼肠孤病毒;+RNA病毒:;±

0.1mL置于含有敏感性细菌的琼脂板上。经培养,第二

-6-7-8

天计算其噬菌斑。从 10、10、10管中0.1mL样品

获得的噬菌斑数分别是2530、232和10。问每mL裂解物中最佳噬菌体数是多少?为什么?

30.根据一步生长曲线实验条件,已知裂解期平均噬斑数为50000,潜伏期平均噬斑数为50。请回答下列各问题:①写出裂解量公式,②计算裂解量,③潜伏期平均噬斑数代表什么数?原因何在? 31.试述溶源菌的主要特性。

32.T4噬菌体在E.coli菌株B的菌苔上可形成透明噬菌斑,但它不能吸附在E.coli突变株B'上,故不形成噬菌斑。T4'是宿主范围发生突变的噬菌体,它可吸附到E.coliB和B'上,并形成透明噬菌斑。如将E.coliB和B'等量混合形成菌苔,那么T4和T4'各会形成怎样外观的噬菌斑?试说明其理由。

33.大肠杆菌噬菌体T4与丝状噬菌体M13所形成的噬菌斑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34.试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中偶数与奇数噬菌体的异同点。

35.试述植物病毒增殖过程的特点。 36.植物病毒病害防治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7.试述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周期中两个主要必经步骤。

38.逆转录病毒病毒粒子中的RNA有几种组分?每种组分的功能是什么?

39.试述动物病毒增殖过程的特点。

40.试述无包膜和有包膜的动物病毒(RNA或DNA病毒)的装配与释放过程。

41.试比较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质型多角体病毒间的异同。(病毒粒子形状,核酸类型,包涵体形成部位,包涵体是否含病毒粒子)。

42.试述拟病毒复制机制的特点及其主要步骤。 43.何谓拟病毒?试述其研究意义。

44.试述拟病毒与其宿主(辅助病毒)的相互关系。 45.试比较拟病毒与类病毒的异同点。

23

烟草花叶病毒;-RNA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 3.答案包涵体: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称包涵体。

用途:鉴别病毒:马铃薯Y族病毒的烟草蚀纹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可因包涵体形状不同加以区别;辅助性诊断:如痘苗病毒引起的细胞质内嗜酸性顾氏小体;用于生物防治:利用昆虫多角体病毒包涵体进行生物防治。

4.答案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细胞混合,并进行平板培养,结果会在一层均匀平板培养物上出现一个个空斑。

意义:利用噬菌斑可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用于测定噬菌体效价;用于检查菌种样品是否被噬菌体污染。

5.答案外形是典型的20面体对称。 由252个衣壳粒组成,其中12个衣壳粒(五邻体)位于12个顶角上,240个衣壳粒(六邻体)位于20个面上。每个五邻体上突 其核心由线状dsDNA构成。 出一根末端有顶球的剌突。

6.答案呈复合对称:T4的头部呈20面体对称。而尾部呈螺旋对称。

头部:共有212个衣壳粒,内含dsDNA。 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环为六角形盘状构造,其上有6根颈须。

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5部分组成。

7.答案不裂解寄主细胞原因:他们的衣壳蛋白在合成后都沉积在细胞膜上,噬菌体DNA外出穿过细胞膜时才与衣壳蛋白结合,然后穿出细胞,故不裂解寄主细胞。

丝状噬菌体仍属烈性噬菌体:它和其他烈性噬菌体一样,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合成机构复制子代噬菌体,而无溶源途径,故属烈性噬菌体。

形成混浊噬菌斑:被感染细菌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而未感染细菌迅速繁殖,故形成混浊噬菌斑。 8.答案±RNA病毒:如呼肠孤病毒;+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RNA病毒;如水泡性口膜炎病毒;逆转病毒:如劳氏肉瘤病毒(答其他合适代表病毒名称也可)。

9.答案侵染性RNA:病毒RNA具有mRNA活性。

非侵染性RNA:病毒RNA不具有mRNA活性。 正链RNA病毒中的+RNA:是侵染性RNA,大多数具有mRNA活性

负链RNA病毒中的-RNA:是非侵染性RNA,其-RNA无mRNA活性。病毒粒子携带有RNA转录酶。

RNA为非侵染性RNA,无双链RNA病毒中的±

mRNA活性,病毒粒子携带有RNA转录酶。

逆转录病毒中+RNA是非侵染性RNA,其+RNA必须在病毒粒子中所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逆转录产生-DNA,-DNA 复制成±DNA,此dsDNA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再转录产生病毒mRNA。

10.答案影响因素:噬菌体数量,超m、o、i、会引起细

2+2+2+

胞产生自外裂解;阳离子:Ca、Mg、Ba促进吸附、

Al3+、Fe3+、Cr3+引起失活;辅助因子:如色氨酸促进T4噬菌体吸附;pH值:中性有利吸附,小于5大于10不利吸咐;温度:生长最适温度有利于吸附。

研究意义:研究理化因子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对发酵工业防治噬菌体具有一定意义。

11.答案雄性专一噬菌体:某些噬菌体的受体位于大肠杆菌雄性菌株的性菌毛上,故他们通过吸附在性菌毛上而进入宿主细胞,这类噬菌体被称为雄性专一噬菌体。

雄性专一噬菌体包括:1)ssDNA噬菌体(如f1,fd,M13);2)ssRNA噬菌体(如R17,(答案1、2各举一种噬菌体名称即可)

12.答案诱导作用:溶源菌在外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高频率裂解现象称为诱导。紫外线、丝裂霉素C等具有诱导作用。

作用机理:紫外线照射之后,使得RecA蛋白的蛋白酶活性对CI阻遇蛋白进行切割,而使CI蛋白失去活性,从而诱导溶源菌进入裂解循环。

13.答案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各期特点:潜伏期:指噬菌体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体粒子释放前的一段时间;裂解期: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间,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平稳期:指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实践意义:了解潜伏期的长短,了解裂解量,鉴定种。

14.答案温和噬菌体:既能进入溶源周期又能进入裂解周期的噬菌体。

特点:其核酸类型都是dsDNA。具有整合能力。具有同步复制能力。可以游离态、整合态或营养态形式存在。

15.答案游离态:成熟具有侵染性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核酸;营养态:经理化因子诱导后,前噬菌体脱离宿主基因组,处于积极复制和装配状态。

16.答案吸附: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插入细胞壁及膜中,头部核酸由尾管注入细胞

24

,MS2,f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