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123

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准确地概括了庾信后期诗歌的风格特点。 43.简述温庭筠所开创的词境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

答:自温庭筠出,始有专门填词的才人,为词体开辟了新园地。在开创“词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方面,他是由诗变词的开创性人物。他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如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颇黎枕)等,多写美女体态妆饰及闺阁情思,多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接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深美的联想;常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和难以捉摸的情语融合在一起,用虚实相衬的手法,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的物象。他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极富装饰性,并且善用暗示手法,跳跃性的意象衔接,造成含蓄的效果,故其大部分词文辞华美,声律精工,镂金错彩,给人秾艳香软之感。另外,温词亦有一些不为词藻所累的自然之作,如其《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少藻饰,多白描,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这种清丽疏淡之作,颇有民间曲子词风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答:汉乐府民歌和《诗经》的国风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不仅内容丰富,现实性强,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首先,汉乐府民歌叙事成分相对增多,不少民歌有了情节,有的民歌还描写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汉乐府民歌多为叙事诗,而常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中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战场南》中“我”与乌鸦的对话等,都对诗歌感情表达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上山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山脚相遇的偶然化情节,《陌上桑》中罗敷与太守对话的理想化情节,说明汉乐府民歌在真实叙事抒情的同时,也不乏飞动的想象。汉乐府民歌中还着意于人物的描写,如《陌上桑》中呼之欲出的秦罗敷,《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焦仲卿,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极富感染力。其直抒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战城南》等,用比兴,描写手法抒情的作品,如《上邪》连用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作比,《艳歌何尝行》、《长歌行》之多用比兴,《乌生》、《枯鱼过河泣》等通篇用比兴,都极富表现力。在描写中抒情的有《战城南》、《病妇行》,而尤以《十五从军征》最为出色,全诗均为叙事和描写,而处处充满孤苦悲凄之情。其三,是形式和语言的特点。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表现灵活,并且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如《妇病行》、《乌生》等,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45.试论韩愈的“古文”成就

20

答:韩愈的“古文”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文体改革的的贡献。韩愈提出了“古文”的概念,古文运动的根本目标是以“古文”的散体形式取代骈体文。与此同时,他还以宏大的气魄和创造力突破当时各种文体的固定程式,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进行了彻底改革和创新。如其碑志文,完全改变了传统骈体碑志的写法,注意裁剪,感情真挚,善于刻画人物,因人而异,随事立意,构思巧妙,手法多样,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的传记文,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性。他以诗之唱叹韵味化入赠序之中,又穿插议论,使赠序成为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如《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都极富创造性。其杂文中的“杂说”更是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行文不拘一格,生动活泼,如其《杂说四首》。韩愈创造的“古文”是一种新型散文,它简洁精辟,清新流畅,富于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为散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二,是对文学语言的改造。韩愈的“古文”改骈为散,更接近当时的口语。他反对佶屈聱牙地拟古,反雕凿,力主文从字顺,同时也讲究语言的创新。韩愈善于从口语中提炼语言,使文章富有时代气息;同时又善于借鉴古人有生命力的语言。所以,他能把口语、古语、僻语、奇语等语汇加以改造、组合而铸成新的词语,如“含英咀华”、“垂头丧气”等。还有许多格言式的短语,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大大增加了其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他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在汉语史上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韩愈的“古文”,内容丰富,气势沛然浩荡,感情强烈,气盛神旺,敢于绝去陈词滥调和一切陈规陋法,能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最有表现的力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在雄奇万变之中,形成了雄深雅健、猖狂恣睢的艺术风格。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无可争议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