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古诗文背诵90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教师版) - 图文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四十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四十五、《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四十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四十七、《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十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十九、《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3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五十、《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在《己亥杂诗》中,表露龚自珍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劝学》(荀子) 1、荀子《劝学》中“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直接表明了君子广泛学习并经常反思的意义。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4. 《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 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5.荀子《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荀子《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荀子在《劝学》中运用比喻,从生活经验说起,表达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看得更广阔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荀子在《劝学》中借用“流水”来设喻,论述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逍遥游》(庄子)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句子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14

4. 《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6.《逍遥游》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8. 《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 《逍遥游》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 《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

15

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1.《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3.《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14.《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5.《逍遥游》中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16.《逍遥游》中用“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17.《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