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后答案详解及练习- 检验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部分)

第三章

4.解:(1)NH4H2PO4:[H+]+[H3PO4]=[OH-]+[HPO42-]+2[PO43-] (2)H2SO4(C1)+HCOOH(C2):[H+]=[OH-]+[HSO4-]+2[SO42-]+[HCOO-] (3)NaOH(C1)+NH3(C2):[H+]+C1+[NH4+]=[OH-] (4)HAc(C1)+NaAc(C2):[H+]=[OH-]+[Ac-]-C2 (5)HCN(C1)+NaOH(C2):[H+]+C2=[OH-]+[CN-] 5.解:① [OH-]+[H2AsO4-]+2[HAsO42-]=[H+]

②2[Mg2+]=[OH-]+[Br-]

8.解:HCl+NaOH==NaCl+H2O

2HCl+CaO==CaCl2+H2O

THCl/NaOH?THCl/CaO40?0.004374?0.004793g/mL 36.556??0.004374?0.003355g/mL 36.5?29.解: CaCO3 ~ 2HCl

11nHCl?(0.2600?25?0.1225?13.00)?2.454(mmol)22

M碳酸钙?n碳酸钙100.09?2.454?10?3w碳酸钙??100%??100%?98.2%ms0.2500n碳酸钙?10.解:①pKa1=1.92,pKa2=6.22 ②pH?1(pKa1?pKa2)?4.07 2第四章

3.解:①0.10mol/L NaH2PO4 :两性物质溶液,用最简公式计算 pH?1(pKa?pKa)?1(2.16?7.12)?4.64

1222注:此时公式中的Ka1和Ka2对应于磷酸的第一和第二步离解。

②0.05mol/L HAc和0.05mol/L NaAc混合溶液:缓冲溶液,用缓冲溶液公式计算

pH?pKa?lgc碱c酸 ?4.76?lg0.05?4.76 0.05③0.1mol/L NaAc溶液:碱性溶液,按一元弱碱公式计算

Kw10?14[OH]?cKb?c?0.1??7.67?10?6(mol/L)?5Ka,HAc1.76?10-[H?]?1.3?10?9(mol/L)pH?8.88

④0.10mol/L NH4CN,两性物质溶液,用最简公式计算 pH?111(pKa1?pKa2) ?(pKa,NH4) ?(9.25?9.21) ?9.23 ??pKa,HCN222⑤0.10mol/L H3BO3,一元弱酸溶液,用最简公式计算

[H?]?cKa?0.10?5.4?10?10?7.35?10?6(mol/L) pH?5.13⑥0.05mol/L NH4NO3,一元弱酸溶液,用最简公式计算

[H?]?cKa,NH??0.05?5.6?10?10?5.29?10?6(mol/L) 4

pH?5.285.解:①HA的摩尔质量

nHA?(cV)NaOH

nHA?(cV)NaOH 0.0900?41.20?3??3.708?10(mol)1000nHA?

mHAMHAmHA1.250??337.1(g/mol)nHA3.708?10?3

MHA?②HA的Ka值滴定剂加到8.24mL时,溶液pH?4.30。0.0900?8.24=0.0029664(mol)1000

0.0900?8.24生成NaA的物质的量==7.416?10?4(mol)1000nNaA7.416?10?4pH?pKa?lg?pKa?lg?4.30nHA0.0029664此时,nHA剩余量=3.708?103??pKa?4.902 Ka?10?4.902?1.26?10?5③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化学计量点完全生成NaA,溶液呈碱性 [OH-]=cK?spb0.0900?41.2010?14 ??541.20?501.26?10 ?5.68?10-6pOH?5.24 pH?14.00-5.24=8.767.解: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12.00mL,说明试样中有Na3PO4。 Na3PO4 + HCl = Na2HPO4 + NaCl

nNa3PO4?nHCl?0.5000?mNa3PO412.00?0.0060(mol)1000?0.0060?163.94?0.98364(g)试样中Na3PO4的含量为:0.98364/2.00?49.18%滴定至甲基橙终点时,Na3PO4?2HCl=NaH2PO4?2NaCl NaHPO+HCl=NaHPO?NaCl2424

与Na2HPO4反应消耗的HCl为:32.00-2?12.00=8.00(mL)试样中Na2HPO4的质量为:8.00?0.5000?142.14=0.568(g)1000试样中Na2HPO4的含量为:0.568/2.00?28.4%第五章

3.解:αAl(F)= 1 + β1[F-] + β2[F-]2+ β3[F-]3+β4[F-]4+β5[F-]5+ β6[F-]6

= 1+1.4×106× 0.010+1.4×1011 ×(0.010)2 + 1.0×1015×(0.010)3+ 5.6×1017 × (0.010)4 + 2.3 ×1019 × (0.010)5 +6.9×1019 ×(0.010)6

= 1+1.4 ×104 + 1.4×107 + 1.0 ×109 + 5.6 ×109+2.3 ×109 + 6.9 ×107 =8.9×109

所以

比较αAl(F)计算式中右边各项的数值,可知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有AlF3.AlF4-和AlF52-。

4.解:ΔlgcK= 6.81>5,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选择滴定

首先计算控制酸度的下限,'根据 lg(cZn,spKZnY)?6 Zn2+。

cCa,sp?(2.0?10?2)/2?1.0?10?2(mol/L)'要求: lgKZnY?8

lgKZnY-lg?Y(H)?8lg?Y(H)?lgKZnY-8=8.50查表6?2得,pH?4.0时,lg?Y(H)=8.44?准确测定Zn的pH下限是4.0查溶度积表,KspZn(OH)2> =10-15.3,滴定前,为防止生成Zn(OH)2沉淀,则要求: [OH]<

pOH > 6.9 即pH < 7.1

综上所述,实际滴定Zn应取pH在4.0 ~ 7.1范围之内,这时条件稳定常数大,滴定突跃

=10

-6.9

大,反应完全。

可选二甲酚橙作指示剂。

5.解:解:αHg(I)?1?β1[I-]?β2[I-]2?β3[I-]3?β4[I-]4?4.04?1021 [Hg2+]sp≈0.01/4.04×1021=2.47×10-24mol/L。

?Y(Hg)?1?KHgY[Hg2?]?1?1021.8?2.47?10-24?1。可以完全掩蔽。

pH=6时,αY(H)=104.65,αY=αY(H)+αY(Hg)-1=104.65 lgK’CdY=lgKCdY-lgαY=16.40-4.65=11.75

pCdsp?11?)?(2?11.75)?6.88 (pCCd,sp?lgKCdY22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pH=6时,pCdep=5.5。ΔpCd=5.5-6.88=-1.38

10?pM?10??pM10-1.38?101.38Et??100%??100%??0.032%

?211.75?cM,spKMY10?106.解:?总硬度?0.008826?12.58?100?111.0mg/L(CaCO3)

100/1000?Ca??Mg0.008826?10.11?40?35.69mg/L100/10000.008826(12.58-10.11)?24??5.23mg/L

100/1000第六章

7.解: O2??6I??14H??2Cr3??3I?7HOCr27222?2? I2?2S2O3?2I??S4O62?2?Cr2O7?3I2?6S2O3 故与药物反应的n(KCrO)=n(总量)—n(剩余)

227

12501 ?3n剩余=(CV)??0.1002?11.26?2.5?10?4.7?10?4Na2S2O7?61006

n剩余与盐酸小蘖碱反应的KCrO:V?50??103=21.80ml227 0.01667 VT21.80?12.39?10?3?%??100%??100%?98.57%m0.2740

8.解:

PhOH~3Br2~3(KBrO3?KBr)~3I2~6Na2S2O3设原试样中含苯酚为 x 克,有:x20.001(37.80-20.02)???0.1023?94.11100.061000解得: x =0.1426(g)试样中苯酚的质量分数为:0.1426w苯酚==0.93360.1528

综合模拟试题——化学分析部分

一.判断题

1.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大,则置信度越高。

2.用t 检验确定两组平均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若 计算 表 则为非显著差异。 3.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在定量分析中,准确度高,则精密度不一定高。

5.显著性检验中,若置信水平过高,则置信区间必然小,结果以真为假。

6.某试样百分含量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 (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 ~ 36.55%范围内。 7. 有限次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的分布遵循正态分布。 8.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比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小。 9.t0.05,10表示置信度为0.05,自由度为10的t值。

10.当测量次数趋近无限多次时,偶然误差的分布趋向正态分布。 11.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2.数据0.03548修约两位有效数字后,应为0.04。

13.化学分析法能获得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故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14.系统误差的大小、正负是可以被检验出来的,因此是可以校正的。

15.对两个样本进行平均值t检验,若t计算<ta,f,说明二者间的差异是由系统误差引起的。 16.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估计不准确属于随机误差。 17.酸的浓度和酸度是同一概念。

18.指示剂所指示的反应终点即是滴定剂与被测组分恰好完全中和的计量点。 19.当滴定剂与被测组分刚好反应完全时,即为滴定终点。

20.当滴定剂与被测组分按照滴定反应式刚好反应完全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21.分析纯的KMnO4可以作为基准物质。

22.分布系数是指平衡体系中溶质某种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溶质总浓度的分数。

23.滴定度TFe/K2Cr2O7=0.005585g/ml,其含义为1ml含Fe溶液相当于0.005585g K2Cr2O7。 24.分析纯NaOH(固体)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25.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直接法和标定法。 26.两种一元酸只要浓度相同,酸度也一定相同。 27.酸碱指示剂本身必须是有机弱酸或弱碱。

28.在非水滴定中,质子溶剂分子之间自身的质子转移平衡常数Ks对滴定突越范围没有影响。

29.强酸滴定弱碱的化学计量点pH值大于7。

t?t30.强碱滴定弱酸的化学计量点pH值大于7。

31. 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不受影响。

32.优级纯的NaOH可以作为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

3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34.用NaOH滴定H2S(Ka1=8.9×10,Ka2=1.0×10)时,可出现两个突跃。 35.缓冲溶液是由某一种弱酸或弱碱的共轭酸碱对组成的。 36.NaHCO3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37.pKa=5.0的一元弱酸HA用NaOH溶液滴定至一半时,溶液的pH值约为2.5。 38.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一元弱酸时,应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39.EDTA和所有金属的配位比均为1:1。

40.在配位滴定中,若溶液的pH值高于最高酸度对应的pH 值,则无法准确滴定。 41.在配位滴定中,突跃范围与CM和KMY′有关,CM越大,KMY′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宽。

42.在配位滴定中,若溶液的pH值高于最低酸度对应的pH值,则能准确滴定。 43.条件稳定常数lgK’MY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 44.含有Zn2+和Al3+的酸性混合溶液,欲在PH=5?5.5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Zn2+,加入NH4F的作用是作为缓冲溶液。

45.不能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Al3+,是因为Al3+对铬黑T指示剂有封闭作用。 46.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主要来自OH-与其他无机配位剂A对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47.在有共存离子时,可通过调节酸度或加入掩蔽剂的方法来实现选择性滴定。 48.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与⊿pM’有关,而与金属离子的浓度无关。 49.配位滴定曲线描述了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变化的规律性。 50.pH值越大,EDTA的配位能力越弱。

51.在配位滴定中,若溶液的pH值高于最高酸度对应的pH值且低于最低酸度对应的pH值,可以准确滴定。

52.pMep’与pMsp’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

53.EDTA测定水的硬度达滴定终点时,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54.重铬酸钾法一般在强酸介质中进行。

55.若氧化型配合物比还原型配合物稳定性高,则条件电极电位升高。 56.间接碘量法不宜在强酸或强碱介质中进行。 57.碘量法可以测定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 58.高锰酸钾法可以测定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

59.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

-8

-19

60.氧化还原滴定曲线都是对称的,其化学计量点位于曲线正中部。 61.滴定剂的浓度越大,氧化还原滴定突越范围越大。

62.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反应中,加入过量KI是为了减少碘的挥发,同时防止CuI沉淀表面吸附I2。

63.用碘量法分析待测物时,为了防止I2挥发,滴定时不必随时振摇。 64.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与浓度无关。

65.淀粉指示剂在弱酸性溶液中使用时,其灵敏度最高。 66.I-的还原能力与酸度有关。

67.KMnO4法常用HCl或HNO3调节溶液的酸度。

68.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1.1×10-12,则AgCl沉淀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沉淀的溶解度。

69.在重量分析中可通过加入一定过量沉淀剂的方法以使沉淀完全。

70.不能单纯依靠比较沉淀物的Ksp的大小来比较沉淀物之间溶解度的大小。 71.所有滴定突跃范围大小都与反应的完全程度有关。 72.所有滴定突跃范围大小都与滴定剂的浓度有关。 二.选择题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 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D.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2.在分析过程中,通过( )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作空白试验 C.对照试验 D.校准仪器

3.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 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

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 D.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 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随机误差是随机的 B.随机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C.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5.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2.050×10-2是几位有效数字( )。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6.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ml。 A.25.0 B. 25 C.25.00 D.25.000 7.以下关于偏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C.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 D.由于不恰当分析方法造成的误差 8.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 ) A.某学生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B.某学生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C.甲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 D.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9.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1W?cmol?L??0.0003A.H B.pH=10.42 C.(MgO)19.96% D.0. 0400

10.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不是系统误差的是( )

A.砝码被腐蚀 B.试剂里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C.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D.天平的零点突然有变动 11.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随机误差小 B.平均偏差小 C.系统误差小 D.相对偏差小 12.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t值与自由度f的关系是( ) A.f 越大,t值越小 B.f 越大,t值越大 C.t值与f值无关 D.当f→∞时,t值等于u值 13.显著性检验的顺序是( )

A.F检验 → G检验 → t检验 B.t检验 → F 检验 → G检验 C.G检验 → t 检验 → F检验 D.G检验 → F 检验 → t检验 14.有关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B.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带来的误差 C.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随机误差 D.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随机误差

15.在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分析测试中的随机误差的是( ) A.进行仪器校正 B.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C.对照试验 D.空白试验

16.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 ) A.t检验 B.G检验 C.F检验 D.u检验 17.如分析结果要求达到0.1%的精密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

A.0.1g B.0.2g C.0.05g D.0.5mg 18.下列数字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H+]=0.0003mol/L B.pH=10.42 C.CaO%=19.96% D. 4000 19.某试样含CL-的百分含量的平均置信区间为36.45%±0.1% (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

A.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 ~ 36.55%范围内 B.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C.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20.对两组数据的平均值进行t检验时,自由度为( ) A. n1-1 B. n2-1 C. n1+n2-1 D. n1+n2-2

21.进行某种离子的鉴定时,怀疑所用试剂已变质,则进行:( ) A.空白试验 B.对照试验 C.反复试验 D.分离试验 22.EDTA测定Al3+可用的滴定方式是(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2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有严格地要求,因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反应速度必须足够快 C.反应产物必须能与反应物分离 D.有适当的指示剂可选择 24.对于速度较慢的反应,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进行测定( ) A.返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使用催化剂

25.将Ca2+ 沉淀为CaC2O4沉淀,然后用酸溶解,再用KMnO4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求得Ca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是( )

A.沉淀滴定法 B.氧化还原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26.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固体K2Cr2O7(GR) B.浓HCl(CP) C.固体NaOH(GR)

D.固体Na2S2O3·5H2O(AR)

27.用于标定Na2S2O3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

A.KMnO4 B.KIO3 C.K2CrO4 D.H2O2

28.欲配制草酸钠溶液用以标定0.04mol?LKMnO4溶液,如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问需配制草酸钠溶液的浓度为( )mol?L

A.0.1000 mol·L-1 B.0.04000 mol·L-1 C.0.05000 mol·L-1 D.0.08000 mol·L-1 29. H3PO4的Pka1 ?Pka3分别是2.12,7.20,12.4. 当H3PO4溶液的PH=7. 80时,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型体及浓度大小正确的是( )

A. [H2PO4-]?[HPO42-] B. [HPO42-]?[H2PO4-] C. [H2PO4-]? [H3PO4] D. [PO43-]<[HPO42-] 30.H3PO4的Pka1?Pka3分别是2.12,7.20,12.4。当H3PO4溶液的PH=6.20时,[HPO42-] : [H2PO4-]是( )

?1?1A.10 : 1 B. 1 : 5 C. 1 : 2 D. 1 : 10 31.今有0.4000mol?L的盐酸1L,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0.5000mol?L的溶液,需要加入浓度1.0000mol?L的HCl溶液多少毫升( )

A.200.0ml B.400.0ml C.100.0ml D.300.0ml 32.某弱酸H2A的分布系数与下列哪个无关( )

A.Ka1 B.Ka2 C.溶液的PH值 D.酸的总浓度c 33.在滴定分析中,关于滴定突跃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突跃范围越大 B. 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C. 突跃范围越大,滴定越准确 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34.定量分析的基准物质含意是( ) A.纯物质 B.标准物质

C.组成恒定的物质 D.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35.称取基准H2C2O4?2H2O 0.5040g,溶于适量水后,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消耗20.00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 )。(H2C2O4?2H2O的分子量为126.0) A.0.8000mol/L B.0.2000 mol/L C.0.2500 mol/L D.0.4000 mol/L 36.HPO42-的共轭碱是( )

A.H2PO- B.H3PO4 C.PO43- D.OH- 37.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A.0.1 mol/L HF (pKa = 3.18) B.0.1 mol/L HCN (pKa = 9.21) C.0.1 mol/L NaAc [pKa(HAc) = 4.74] D. 0.1 mol/L NH4Cl [pKb(NH3) = 4.75] 38.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是( )

A.Ka·Kb=1 B.Ka·Kb=Kw C.Ka/Kb=Kw D.Kb/Ka=Kw 39.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 )

A.NaCl B.NaHCO3 C.NH4Cl D.Na2CO3 40.可将HCL、HCLO4、H2SO4、HNO3四种酸拉平到同一强度的溶剂是( ) A.苯 B.水 C.冰醋酸 D. 乙醚 41.某弱酸HA的Ka=1.0×10-3,0. 1mol/L的该酸水溶液的pH是( ) A.3.0 B.2.0 C.1.5 D.6.0 42.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倍时,pH变化最小的是( )

A.NH3水(1.0mol/L) B.HAc溶液(1.0mol/L) C.HAc(1.0mol/L)+NaAc(1.0mol/L) D.HCl溶液(1.0mol/L)

?1?1?143.用NaOH溶液(0.1mol/L)滴定同浓度的甲酸(Ka=1.8×10-4)溶液,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A.百里酚兰(pKIn=1.65) B.甲基橙(pKIn=3.45) C.中性红(pKIn=7.4) D.酚酞(pKIn=9.1) 44.下列物质(均为0.1mol/L),不能用强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

A.一氯醋酸(Ka=1.4×10-3) B.邻苯二甲酸氢钾(Ka2=3.1×10-6) C.苯酚(Ka=1.3×10-10) D.柠檬酸(Ka1=7.2×10-4) 45.当盐酸溶于液氨时,溶液中的最强酸是( )

A.NH4+ B.NH3 C.H3O+ D. NH2- 46.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不能使用( )

A.基准试剂 B.化学纯试剂 C.分析纯试剂 D.优级纯试剂 47.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4的物质为( )A.H2C2O4·2H2O B. Na2C2O4 C.HCl D.H2SO4 48.0.2000 mol/LNaOH溶液对H2SO4的滴定度为多少g·mL1( )

A.0.00049 B.0.0049 C.0.00098 D.0.0098 59.下面0.10mol.L-1的酸能用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 A.HCOOH(pKa =3.15) B.H3BO3(pKa =9.22) C.NH4NO3(pKb =4.74) D.H2O2(pKa =12) 50.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

A.[H +][OH -] 的乘积增大 B.[H + ][OH -] 的乘积减小 C.[H +][OH -] 的乘积不变 D.[OH -] 浓度增加

51.在磷酸盐溶液中,H2PO4-浓度最大时的pH是(H3PO4的解离常数pKa1 = 2.12,pKa2 = 7.20,pKa3 = 12.36) ( )

A.4.66 B.7.20 C.9.78 D.12.36 52.六次甲基四胺[(CH2)6N4]缓冲溶液的缓冲pH范围是(六次甲基四胺pKa= 5.15)( ) A.4~6 B.6~8 C.8~10 D.9~11 53.当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二元酸H2A,Ka1=6.9×10-2,Ka2=2.5×10-6。H2A能被分布滴定,有一个突跃 B. 某二元酸H2A,Ka1=6.9×10-2,Ka2=2.5×10-6。H2A能被分布滴定,有两个突跃 C.某二元酸H2A,Ka1=5.9×10-2,Ka2=6.4×10-4。H2A能被分布滴定,有一个突跃 D.某二元酸H2A,Ka1=5.9×10-2,Ka2=6.4×10-4。H2A能被分布滴定,有两个突跃 54.下列盐的水溶液缓冲作用最强的是( ) A.NaAc

B.Na2CO3 C.Na2B4O7·10H2O

D.Na2HPO4

55.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酚蓝 (pT = 4.0)

56.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 NaOH的突跃范围为9.7~4.3, 则0.01 mol/L HCl滴定0.01 mol/L NaOH的突跃范围应为( )

A.9.7~4.3 B.8.7~4.3 C.8.7~5.3 D.10.7~3.3 57.0.20mol/L HCl与0.30mol/L 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溶液的pH为( )。 (H2CO3的pKa1 = 6.38, pKa2 = 10.25)

A.9.95 B.4.05 C.10.25 D.10.55

58.今欲用H3PO4与Na2HPO4来配制pH = 7.2的缓冲溶液,则H3PO4与Na2HPO4物质的量之比n(H3PO4)∶n(Na2HPO4)应当是( )(H3PO4的pKa1~pKa3分别是2.12,7.20,12.36) A.1:1

B.1:2 C.1:3

D.3:1

59.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A.NaOH B.Na2CO3 C.Na2SO3 D.Na2S2O3

60.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 NH3水(pKb = 4.7)的pH突跃范围为6.3~4.3, 若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 pKb = 2.7的某碱, pH突跃范围为( )

A.6.3~2.3 B.8.3~2.3 C.8.3~4.3 D.4.3~6.3

61.今有0.400mol/L的HCL溶液1L,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0.500mol/L的溶液,需加入1.00mol/L的HCL多少毫升? ( )

A.200.0mL B.400.0mL C.100.0mL D.300.0mL

62.含NaHCO3和Na2CO3混合碱液,用0.10 mol/L的HCL滴至酚酞变色,耗去V1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至变色,又耗去HCL V2mL,则V1和V2关系为( ) A.V1=V2 B.V1 >V2 C.V1

63.用0.10 mol/L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5mL的H2SO4和HCOOH溶液时,若消耗NaOH的体积相同,则H2SO4和HCOOH两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 A.C(HCOOH) = C(H2SO4) B.4C(HCOOH) = C(H2SO4) C.C(HCOOH) = 2C(H2SO4) D. 2C(HCOOH) = C(H2SO4)

64.在1L的0.2000 mol/L的HCL溶液中,需加入多少毫升的水,才能使稀释后的HCL对CaO的滴定度为THCL/CaO=0.00500g/mL(已知MCaO=56.08) ( )

A.60.8mL B.182.4mL C.121.6mL D.243.2ml 65.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锥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使用前( )

A. 必须用滤纸擦干 B.必须烘干 C.不必处理 D.必须用标准溶液荡洗2~3次 66.不能用滴定分析法由标准HCI溶液滴定NaAC,其原因是( ) A.NaAC 是强电解质 B.找不到合适的指示剂 C.CbKb<10-8 D.有副反应

67.用含有少量CO2的NaOH溶液来滴定HCI溶液,终点时选择哪种指示剂误差最小( )

A.酚酞 8.0~9.6 B.甲基红 4.4~6.2 C.甲基橙 3.1~4.4 D.百里酚酞 9.4~10.6 68.在配位滴定中,下列说法何种正确( ) A.酸效应使条件稳定常数增加有利于反应完全 B.配位效应使条件稳定常数增加不利于反应完全 C.所有副反应都不利于滴定反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9.今欲配制 pH=5.0,pCa=3.8的溶液,所需 EDTA与Ca2+物质的量之比,即n(EDTA):n(Ca)为( )

A.1:3 B.3:2 C.2:3 D.3:1 70.15 mL 0.020 mol·L-1 EDTA与10 mL 0.020 mol·L-1 Zn2+溶液相混合,若pH为4.0,Zn2+浓度为( )

A.p[Zn2+]=5.6 B.p[Zn2+]=6.6 C.p[Zn2+]=7.6 D.p[Zn2+]=8.6 71.下面两种情况下的lgK’NiY值分别为( )

(1)pH =9.0,CNH3=0.2 mol·L-1;(2)pH =9.0,CNH3=0.2 mol·L-1,CCN - =0.01 mol·L-1 。 A.13.5, 4.1 B.4.1,13.5 C.5.6,11.5 D.11.5,5.6 72.以0.02mol/LEDTA滴定同浓度的Pb2+溶液,若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10,酒石酸的分析浓度为0.2 mol·L-1 ,化学计量点时的lgK’PbY,[Pb’]和酒石酸铅络合物的浓度(酒石酸铅络合物的lgK为 3.8)分别为( )

A.lgK’PbY=13.5,[PbL]=10-11.3 B.lgK’PbY=14.4,[PbL]=10-8.5 C.lgK’PbY=12.6, [PbL]=10-5.2 D.lgK’PbY=14.4 [PbL]=10-11.3 73.由计算得知pH=5.5时EDTA溶液的lgɑ(H)值为( )

A.4.6 B.6.6 C.5.6 D.3.6

74.铬黑T(EBT)是一种有机弱酸,它的lgK1H=11.6,lgK2H=6.3,Mg-EBT的lgK MgIn=7.0,在pH=10.0时的lgK’MgIn值为( )

A.5.4 B.6.4 C.4.4 D.3.4 75.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B.反应的pH值越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C.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D.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

lg?Y(H)?13.51,则lgKMY?为( ) 76.已知lgKMY?16.50,当pH=2.0时

A.13.50 B.2.99 C.11.51 D.3.99 77.溶液中存在M、N两种金属离子时,准确滴定M,而N不干扰的条件是( ) A.ΔlgK≥0.3 B.ΔlgK≤0.5% C.ΔlgK≥5 D.ΔlgK≥8

78.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其配合比一般是( )

A.1:1 B.1:2 C.1:4 D.1:6 79.配位滴定中,关于EDTA的副反应系数αY(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Y(H)随酸度减小而增大 B.αY(H)随pH值增大而增大 C.αY(H)与pH值关系不确定 D.αY(H)随酸度增大而增大 80.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M一定,lgK’MY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B.cM 一定, lgK’MY越小,突跃范围越大 C.lgK’MY 一定, CM越大,突跃范围越小 D.lgK’MY 一定, CM越小,突跃范围越大

81. 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M,( )不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后段的突跃范围大小? A.金属离子M的K’MY B.金属离子M的起始浓度 C.EDTA的酸效应 D.金属离子M的络合效应

82. 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M,( )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前段的突跃范围大小? A.金属离子M的络合效应 B.金属离子M的浓度CM C.EDTA的酸效应 D.金属离子M的K’MY

83. 在PH=10.0的氨性缓冲液中,用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至化学计量点时,下述关系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

A.[M]=[ Y] B.[ M’]=[Y’] C.pM=lgK’MY+ lgCM D.pM '=lgK’MY+ pCM 84. 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EDTA滴定Zn2+至化学计量点时,以下关系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

A.pZn’sp=1/2(1gKZnY + lgCZn) B. pZn’sp=1/2(1gKZnY - lgCZn) C.pZn’sp=1/2(1gK’ZnY + pCZn) D.pZn’sp=1/2(1gK’ZnY - pCZn)

85. 含有相同浓度Al3+-EDTA络合物的PH=4.5的溶液A,B两份。A溶液中游离F-为0.2mol·L-1;B溶液中的游离F-为0.1mol ·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结论是( ) A.A,B两溶液中[Al3+’] 相等; B.A,B两溶液KAlY相等; C.A,B两溶液中K’AlY相等; D.A,B两溶液中αAl(F)相等;

86. 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 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 A.A的 K’ZnY和B相等; B.A的 K’ZnY小于B 的K’ZnY; C.A的 K’ZnY大于B 的K’ZnY; D.无法确定。 87.已知lgKZnY=16.5和不同pH值(4、5、6、7)对应的lgα用0.02mol·L-1 EDTA滴定0.02mol·L-1 Zn2+溶液,要求许酸度是最高允许酸度为( )

Y(H)(8.4,6.4,4.6,3.3)。若

,Et=0.1%,则滴定时最高允

A.pH=4 B.pH=5 C.pH=6 D.pH=7 88.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与金属种类有关 89.αM(L)=1表示:( )

A. [M]=[L] B.M与L没有副反应 C.M的副反应较小 D.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90.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K'MY?cMY[MY] B.K'MY?

cMcY[M][Y]C.KMY?[M][Y][MY] D.KMY?

[MY][M][Y]4.791.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已知 lgKZnY =16.5,?Zn(NH3)?10lg?Y(H)?0.5。则在此条件下lgK'ZnY为( )

,lg?Zn(OH)?2.4,

A.8.9 B.11.3 C.11.8 D.14.3 92.Fe3+、Al3+对铬黑T有( )

A. 僵化作用 B. 氧化作用 C. 沉淀作用 D. 封闭作用 93.已知φ

0

Fe3+/Fe2+=0.77V,

φ

000

Fe2+/Fe=-0.44V,φSn4+/Sn2+=0.15V,φSn2+/Sn=-0.14V;标准状态下,

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存的是( )

A.Fe3+,Fe B. Fe3+,Sn2+ C. Fe3+,Sn D. Sn2+,Sn 94.As(Ⅴ) /As(Ⅲ)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大于I2/I-电对,但在pH=8时,As2O3可作为基准物

标定 I2标准溶液,是因为( )

A.酸度降低使As(Ⅴ) /As(Ⅲ)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降低 B.酸度降低使As(Ⅴ) /As(Ⅲ) 电对的条件电位降低 C.酸度降低使As(Ⅴ) /As(Ⅲ) 电对的条件电位升高 D.酸度降低使As(Ⅴ) /As(Ⅲ)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升高

95.间接碘量法测铜时,Fe3+有干扰,可加入NH4F消除,原因是( ) A.氧化态生成配合物使Fe3+/ Fe2+ 电对的条件电位降低 B.还原态生成配合物使Fe3+/ Fe2+ 电对的条件电位降低 C.氧化态生成配合物使Fe3+/ Fe2+ 电对的条件电位升高 D.还原态生成配合物使Fe3+/ Fe2+ 电对的条件电位升高

96.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种溶液,Fe3+/Fe2+电对的条件电位将降低(不考虑离子强度影响)( )

A.邻二氮菲 B. HCI C. NH4F D. H2SO4 97.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种溶液,Fe3+/Fe2+电对的条件电位将升高(不

考虑离子强度影响)( )

A.邻二氮菲 B. HCl C. H3PO4 D. H2SO4 98. 若两可逆对称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A.0.09V B. 0.27V C. 0.36V D. 0.18V 99. 若两可逆对称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则条件平衡常数的对数值至少应大于( )

A.3 B. 12 C. 6 D. 9

100. 利用下列反应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滴定曲线在计量点前后为对称的的是( ) A.2 Fe 3++Sn2+?Sn4++2 Fe2+

B. I2+2S2O32-?2I-+S4O62-

C. Ce4+ +Fe2+?Ce3+ +Fe3+ D.Cr2O72- +6Fe2++14H+?6Fe3++7H2O 10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2mol/L Fe2+溶液和用0.01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mol/L Fe2+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的大小将( )

A.相同 B.浓度大突跃就大 C.浓度小滴定突跃就大 D.无法判断 102.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不能判断的是( )

A.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 B.氧化反应进行的速度 C.氧化反应进行的方向 D.氧化反应进行的次序 103.不能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 )

A.电对的性质 B.催化剂 C.氧化还原半反应中得失电子数 D.电对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沉淀、配位等副反应

???104.已知:?Ox1/Red1?0.62V,?Ox2/Red2?1.14V,?Ox3/Red3?0.85V,

??Ox4/Red4?0.76V,下列可视为进行完全的反应是( )

A.2Ox3+Red4=2Red3+Ox4 B.2Ox2+Red3=2Red2+Ox3 C.Ox1+2Red2=Red1+2Ox2 D.Ox2+2Red4=Red2+2Ox4

105.在1mol/LH2SO4溶液中,?Ce4?/Ce3??1.44V,?Fe3?/Fe2??0.68V,以Ce3+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是( )

??A.二苯胺磺酸钠(?In?0.84V) B.邻苯氨基苯甲酸(?In?0.89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In?1.25V) D.邻二氮菲-亚铁(?In?1.06V)

??106.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是( )

A.反应物浓度 B.反应产物浓度 C.催化剂 D.温度 107.已知在 1mol/L H 2 SO 4 溶液中,MnO 4- /Mn 2+ 和 Fe 3+ /Fe 2+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分别为 1.45V 和 0.68V 。在此条件下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 Fe 2+ ,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值为( )

A.0.73V B.0.89V C.1.32V D.1.49V 108.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可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

A.增加温度 B.加入络合剂 C.加入指示剂 D.减少反应物浓度 109.用K2Cr2O4标定Na2S2O4时,淀粉指示剂加入的时间是( )

A.滴定开始前 B.反应中间 C.反应结束 D.接近终点时 110.求难溶化合物MA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若A为强酸根,又存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试剂L,则其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为( ) A. C.

Ksp?M(L) B. Ksp(?M(L)?1) D.

Ksp??M(L) Ksp?(?M(L)?1)

111.CaF2沉淀在pH=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pH=5溶液中的溶解度( )

A.小 B.大 C.相等 D.可能大,也可能小 112.HgCI2的Ksp=4×10-15,则饱和水溶液中,CI-是( )

A.8×10-15 B. 4×10-5 C. 2×10-5 D. 6×10-7 113.加入过量沉淀剂可减少沉淀的溶解损失,这是利用了( )

A.同离子效应 B. 盐效应 C.酸效应 D. 配位效应 114.AgCl在H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HCl的浓度增大,先是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大,最后超过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是因为( )

A.开始减小是由于酸效应 B.开始减小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C.最后增大是同离子效应 D.最后增大是盐效应

115.用重量法测定As2O3的含量时,将As2O3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AsO43-,并沉淀为Ag3AsO4,随后在HNO3介质中转变为AgCl沉淀,并以AgCl称量。其化学转变因子为( ) A.MAs2O3/6MAgCl B.2MAs2O3/3MAgCl C.MAs2O3/MAgCl D.MAs2O3/2MAgCl 116.下列不属于重量法对沉淀形式要求的是( )

A.沉淀的溶解度小 B.沉淀纯净 C.沉淀颗粒易于过滤和洗涤 D.沉淀的摩尔质量大 117.溶度积,活度积和条件溶度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Kap≥Ksp≥K′sp B.Ksp≥K′sp≥Kap C.K′sp≥Ksp≥Kap D.K′sp≥Kap≥Ksp 118.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是( )

A.表面积要大 B.颗粒要粗大 C.耐高温 D.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119.Ksp称作溶度积常数,与该常数的大小有关的是( )

A.沉淀量 B.构晶离子的浓度 C.温度 D.压强

120.测某溶液Ca2+的含量,以草酸为沉淀剂,此沉淀的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分别是( )

A.CaC2O4和CaO B.CaC2O4和CaC2O4 C.CaO和CaO D.CaC2O4和CaCO3 121.AgCl沉淀中,加入过量Cl-使得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主要是由( )引起的 A.同离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盐效应 1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条件溶度积仅与温度有关 B.溶度积与酸度有关 C.固有溶解度仅与温度有关 D.溶解度与酸度无关 123.定向速度和聚集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A.定向速度大于聚集速度则形成无定形沉淀 B.定向速度大于聚集速度则形成凝乳状沉淀 C.定向速度大于聚集速度则形成晶形沉淀 D.定向速度与聚集速度的大小与沉淀的形成无关 三.填空题

1.测得某溶液pH值为3.005,该值具有 位有效数字,氢离子活度应表示为 mol·L-1;某溶液氢离子活度为2.5×10-4 mol·L-1 , 其有效数字为 位,pH为 ;已知HAc的pKa=4.74,则HAc的Ka值为 。

2.常量分析中,实验用的仪器是分析天平和50 mL滴定管,某学生将称样和滴定的数据记为0.31 g和20.5 mL,正确的记录应为 和 。

3.滴定管读数小数点第二位估读不准确属于 误差;天平砝码有轻微锈蚀所引起的误差属于 误差;在重量分析中由于沉淀溶解损失引起的误差属于 ;试剂中有少量干扰测定的离子引起的误差属于 ;称量时读错数据属于 ;滴定管中气泡未赶出引起的误差属于 ;滴定时操作溶液溅出引起的误差属于 。 4.准确度高低用 衡量,它表示 。精密度高低用 衡量,它表示 。 5.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各单次测定的偏差之和应为 ;而平均偏差应 ,这是因为平均偏差是 。 6.系统误差具有 性和 性。

7.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 ;而精密度高,准确度 。

8.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体现了数据的________;曲线以x=μ的一条直线为对称轴说明正负误差出现的________。

9.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两个基本参数为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体现了测量值的________和________。

10.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中,当测定次数相同时,置信水平越___,置信区间越___,可靠性越___,包括真值在内的可能性越___。

11.检验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当用________法;判断同一试样的两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当先用________法判断两组分析数据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再进一步判断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2.在一定置信度下,以平均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的范围叫做 ;在

某一t值时,测定值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叫做 。

13.在定量分析中,__________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度,__________误差影响结果的精密度。 14.有一碳酸盐混合试液,今用标准酸滴定至酚酞终点时消耗酸的体积为V1;继续滴定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又消耗酸的体积为V2。当V1=V2时,组成为 ;当V1

15.枸橼酸的离解常数分别为pKa1=3.14,pKa2=4.77,pKa3=6.29,用0.1mol/L NaOH滴定同浓度的枸橼酸溶液,滴定曲线上有_________个突跃。

16.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________处于或全部处于 以内。

17.测定水的硬度,实际上是测定水中 的含量。

18.用HCl溶液滴定等浓度的Na2CO3,MO作为指示剂,产物为 ;PP作为指示剂,产物为 。

19.Cbmol·L-1 NaAc溶液 (pKa = 4.74)的pH计算公式为: 。

20. 用0.20mol·L-1HCl溶液滴定0.10mol·L-1 NH3和0.10mol·L-1 甲胺(pKb=3.38, NH3的pKb=4.74)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______个突跃。

21. 用0.100 mol·L-1 NaOH滴定含有0.100 mol·L-1 NH4Cl和0.100mol·L-1HCl混合溶液中的HCl. 选择________(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

22.已知H2CO3的pKa1 = 6.38, pKa2 = 10.25,则Na2CO3的Kb1 = ,Kb2 = 。

23.0.1 mol·L-1 NH4Ac溶液有关NH4+ 的物料平衡式为 , 有关Ac- 的物料平衡式为 ;电荷平衡式为 ;质子平衡式为 。 24.请填写下列溶液[H+]或[OH-]的计算公式

(1) 0.10 mol·L-1 NH4Cl 溶液 (pKa = 9.26) (2) 1.0×10-4mol·L-1 H3BO3溶液 (pKa = 9.24) (3) 0.10 mol·L-1氨基乙酸盐酸盐溶液

(4) 0.1000 mol·L-1 HCl滴定0.1000 mol·L-1 Na2CO3至第一化学计量 (5) 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H3PO4至第二化学计量点 (6) 0.1 mol·L-1 HCOONH4溶液

(7) 0.10 mol·L-1 NaAc溶液 (pKa = 4.74) (8) 0.10 mol·L-1 Na3P4O溶液 25.某(NH4)2HPO4溶液c(NH4)2HPO4?0.1 mol?L?1,

其物料平衡式为 ;

电荷平衡式为 ; 质子平衡式为 。

26.已知草酸的pKa1=1.23, pKa2=4.19,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有 个滴定突跃。 27.若酸碱溶液浓度增加,则pH突跃范围(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___。 28.配位滴定中的金属指示剂EBT常在pH 使用,故常选用 作

为缓冲溶液。

29.EDTA和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学物的配位比是:________

30.条件稳定常数是指在有________存在下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lg?Zn(OH)= 2.4,31.在pH=10氨性缓冲液中,以EDTA滴定Zn2+,已计算出lg?Zn(NH3)= 4.7,

此时lgαZn值为 。

32.在EDTA滴定中,溶液的pH越低,则αY(H)值越 ,K'MY值越 ,滴定的pM'突跃越 ,化学计量点的pM'值越 。

33.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若浓度均增加10倍,则在化学计量点前0.1% pM ;在化学计量点后0.1%,pM (指增大或减小多少单位)。

34.在pH = 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Ca2+时,终点变色不敏锐,此时可加入少量 作为间接金属指示剂,在终点前溶液呈现 色,终点时溶液呈现 色。

35.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若要增加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36.对于反应:BrO3-+6I-+6H+=Br-+3I2+3H2O ,已知?BrO-/Br?=1.44V,?I3θ θ 2/I?=0.55V, 则

此反应平衡常数(25℃)的对数lgK= 。 37.下列现象各是什么反应 ?(填 A、B、C、D)

(1) MnO4-滴定 Fe2+时,Cl-的氧化被加快 (2) MnO4-滴定 C2O42-时,速度由慢到快 (3) Ag+存在时,Mn2+氧化成 MnO4- (4) PbSO4 沉淀随 H2SO4 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

(A) 催化反应 (B) 自动催化反应 (C) 副反应 (D) 诱导反应 38. 电对Fe3+/Fe2+在含F-的介质中,其条件电位将随F-浓度增加而_______;其氧化能力将_____。

39. 已知φθMnO4-/Mn2+=1.51V,则该电对条件电位与pH值之间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 ;

40. 已知在1mol ·L-1HCI介质中φ’Fe 3+/Fe2+=0.68V;φ’Sn4+/Sn2+=0.14V,则下列滴定反应:2Fe3++Sn2+ = 2Fe2++Sn4+,化学计量点电位φsp=______ 。

41.当CaC2O4沉淀中Ca2+和C2O4-有副反应α

条件溶度积的公式为 Ca和αC2O4时,

42.重量分析法中,一般同离子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_______。 43.重量分析法中,非构晶离子的盐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_______。 44.重量分析法中,沉淀阴离子的酸效应将使弱酸盐沉淀溶解度_________。 45.重量分析法中,络合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_______。

46.在重量分析中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可以使沉淀完全,这是利用了 效应。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二.答案:

1. A 2. A 3. A 4. B 5 .D 6. C 7. B 8. A 9. C 10. C 11. C 12. D 13. D 14. B 15. B 16. B 17. B 18. C 19. D 20. D 21. A 22. B 23. C 24. A 25. D 26. A 27. B 28. A 29. A 30. D 31. A 32. D 33. D 34. D 35. D 36. C 37. A 38. B 39. D 40. B 41. B 42. C 43. D 44. C 45. A 46. B 47. A 48.D 49. A 50. C 51. A 52. A 53. B 54. C 55. C 56. C 57. A 58. C 59. B 60. C 61. A 62. C 63. C 64. C 65. C 66. C 67. A 68. D 69. B 70. C 71. A 72. B 73. C 74. A 75. C 76. B 77. D 78. A 79. A 80. A 81. B 82. D 83. B 84. C 85. B 86. D 87. A 88. C 89. B 90. C 91. B 92. D 93. D 94. B 95. A 96. C 97. A 98. B 99. D 100. C 101. A 102. B 103. B 104. C 105. D 106. D 107. C 108. A 109. D 110. B 111. B 112. C 113. A 114. B 115. A 116. D 117. C 118. B 119. C 120. A 121. B 122. C 123. C 三.答案:

1.三;9.89×10-4 mol·L-1;二;3.60;1.8×10-5 。 2.0.3100g; 20.50mL 3.随机;系统;系统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过失误差;过失误差。 4.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偏差;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5.0;不为0;各偏差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6.恒定性;单向性。 7.高;不一定高。

8.集中趋势;概率相等。 9.总体平均值μ;总体标准差σ;集中趋势;分散程度。 10.低;宽;大;大。 11.t检验法;F检验法。 12.置信区间;置信度 13.系统;偶然 14.Na2CO3;NaHCO3和Na2CO3 15.1个

16.部分;滴定突跃范围 17.Ca2+和Mg2+的总含量 18.H2CO3;NaHCO3。 19.[H?]?KwKa cb20.1个 21.甲基橙 22.1.8×10-4 (10-3.75 );2.4×10-8 ( 10-7.62)。 23.[NH4+] + [NH3] = 0.1 mol·L-1;[Ac-] + [HAc] = 0.1 mol·L-1; [H+] + [NH4+] = [OH-] + [Ac-] ; [H+]+[HAc] = [NH3]+[OH-]

24.[H?]?caKa;[H?]?caKa?Kw;[H?]?caKa1;[H?]?Ka1?Ka2;

Ka3[H?]?Ka2?Ka3;[H?]?Ka?Ka';[OH?]?cb?Kw;[OH?]?cb?Kw

Ka25.2×0.1 = [NH3]+[NH4+] = 2 ([H3PO4]+[H2PO4-]+[HPO42-]+[PO43-]); [NH4+]+[H+] = [H2PO4-]+2[HPO42-]+3[PO43-]+[OH-]; [H+]+2[H3PO4] +[H2PO4-] = [OH-]+[NH3] +[PO43-]。

26.1个 27.增大 28.7~10;氨-氯化铵 29.1︰1 30.副反应 31.4.7

32.大;小;小;小 33.减小1个单位;不改变 34.MgY;红;蓝 35.氧化;还原 36.(1.44?0.55)?6?90.51 37.D;B;A;C

0.059??838.降低;减弱 39.1.51?0.059lg[MnO4][H] 40.0.68?0.14?2?0.32

5[Mn2?]1?241.Ksp'?Ksp??Ca??C2O4 42.降低 43.增加 44.增加 45.增加 46.同离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