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C适应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 D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19.教学媒体会影响( )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B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小 C教学组织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法 20.( )属于教学媒体

A实物 B书本 C录音、录像 D多媒体计算机 21.教学物质环境包括( )

A课堂自然条件 B教学设施 C空间布置 D社会文化背景 22.教学物质环境包括( )

A温度 B黑板 C座位的排列 D课堂气氛 23.( )不属于教学物质环境

A校风 B照明 C座位的排列 D师生、同学关系 24.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

A课堂气氛 B课堂纪律 C座位的排列 D师生、同学关系 25.( )不属于教学社会环境

A温度 B课桌 C座位的排列 D师生、同学关系 26.教学环境会影响( )等心理特征的发展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社会性 27.( )不属于教学环境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A认知 B态度 C意志 D社会性

28.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五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B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 C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D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29.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五要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B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C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D社会文化背景属于物质环境 30.学习与教学过程包括(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反馈过程

3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 )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实践过程 C教学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32.( )不属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

A实践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反馈过程 33.学习过程包括( )

A学习的实质 B学习条件 C学习动机 D学习迁移 3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

A设计教学情境 B组织教学活动 C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D调节教学进程 35.评价/反思过程包括( )、

A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 B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C教学之后的检验与反思 D教学后评价学习的结果

36.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的关系为( ) A三种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三种过程之间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学习过程是教学过程的基础

D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和教学过程而展开,又促进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37.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的三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B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C三种过程是相互独立的

D三种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影响

3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39.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 )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C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它们分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41.以下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的时间划分正确的有(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 C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 D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42.以下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的时间划分错误的有( ) A19世纪3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发展时期 C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 D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4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特点( )

A桑代克在这个时期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B这个时期的著作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C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D初创时期的划分界限是19世纪20年代以前 44.以下说法不符合初创时期的特点的有( )

A.桑代克在这个时期出版《教育心理学》的时间是1913年 B.这个时期的著作主要是一些关于教学的资料

C.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D.20世纪20年代以前是初创时期 45.教育心理学发展时期的特点( )

A.教育心理学在这个时期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B.这个时期的著作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C.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为发展时期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发展时期 4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的特点( )

A.教育心理学在这个时期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B.布鲁纳在60年代初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认知心理学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D.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7.以下说法不符合成熟时期的特点的有( )

A.教育心理学在这个时期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B.布鲁纳在60年代初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认知心理学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D.行为主义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8.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49.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特点不包括( ) A主动性研究B反馈性研究C个性化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50.以下关于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的描述正确的有( )

A.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的 B.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的 C.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的 D.社会化研究是研究社会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家庭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教育规律的科学。( )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 7.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

8.教育心理学是基础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 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 10.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要素和三个过程。( )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要素是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 13.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

14.学生的群体差异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 15.对学生年龄差异的研究就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 ) 16.学生的群体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 ) 17.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智力水平差异,需要和兴趣差异。( ) 18.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

19.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20.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21.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 22.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 23.教学媒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 2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 25.口头语言不属于教学媒体。( )

26.教学媒体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但对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小影响不大。( ) 27.座位的排列属于教学物质环境。( ) 28.座位的排列属于教学社会环境。( )

2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

30.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31.教学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32.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 33.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 34.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约是19世纪20年代以前。( ) 35.20世纪20年代以前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初创时期。( ) 36.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斯金纳编写的。( ) 37.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13年。( )

38.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 39.桑代克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 40.斯金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41.初创时期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大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教学的资料。( )

42.初创时期教育心理学书籍的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 43.发展时期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已经有了统一的理论指导。( ) 44.发展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 45.教育心理学发展时期成为了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

4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范式转向认知范式是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发展阶段。( ) 47.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

48.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心理学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

4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 50.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单选题

1.( )是个体从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A.生理发展 B.心理发展 C.身心发展 D.心态发展

2.对同一个人而言,其不同的心理成分的发展速度、成熟水平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 )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不同的人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各不相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 )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童年期处于( )。

A.3~6、7岁 B.6、7岁~11、12岁 C.6、7岁~14、15岁 D.11、12岁~14、15岁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6.人的一生中发育最快、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 )是童年期的主导活动。

A.游戏 B.活动 C.练习 D.学习 8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