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定义: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是说孔子使鲁国和天下变小了,而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小了(以鲁为小),天下小了(以天下为小)。又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以贤知勇。 《礼记·礼运》 甘其食,每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十八章》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书》

形容词用如意动,他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从意思上看,“甘其食”就是以其食为甘,“美其服”就是以其服为美。这也是非常精炼的句法。 形容詞的使動和意動有兩件事情應該注意:

第一、我們衡量形容詞用如動詞(使動、意動)和衡量名詞用如動詞,其標準大致相似。就一般情況說,代詞前面的形容詞一定用如使動或意動(“富之”“輕之”“苦其心志”是使動,“賤之”“甘其食”是意動),因為代詞照例是不被形容詞所修飾的,代詞前面的形容詞只能用如動詞。此外,肯定了賓語之後,就會知道賓語前面的形容詞用如動詞(“危士臣”是使動,“賢勇知”是意動),等等。

第二、同一個形容詞在句中是使動用法還是意動用法,常常是靠上下文來分辨。例如“左右以君賤之也”,“賤”字用如意動,因為他不是使之賤的意思;但是《孟子·告子上》“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賤”子則用如使動,因為他是是之賤的意思。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定义: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谷梁·传僖公八年》 .... 不如无闻而药之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 ..(四)名词作状语。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a、有的表示比喻;b、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c、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第一,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拿个名次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立而啼”,意思是说像人似的站着苦。其余由此类推。这种用法,修辞的一位非常浓厚。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做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例如: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君,鲁缪公;伋,孔伋) ..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虏使其民”,意思是把秦国的人民当做俘虏(奴隶)来使用。其余由此类推。 第三,表示出所或工具。例如: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

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上)

夫以亲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徇,示众)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前三个是表示处所的,后两个时表示工具的。这类用作状语的名词,有的虽然前面可以加上适当的介词去理解,但是不宜认为是省略了介词。试以“童子隅坐而执烛”为例,如果说成“童子于隅坐而执烛”,倒反不大合乎古代的语言习惯了。同样的,“车裂商君”也不宜认为是“以车裂商君”的省略。

以上我们讨论了普通名词作状语。我们怎能知道某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呢?用作状语的名词和用作主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谓语动词)的前面,因此,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谓语)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使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根据同样的道理,有些名词性词组,他们在句中的作用,实际上和用作状语的单个名词大略相同。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左传·隐公元年) .. 乐岁终身饱。 (左传·僖公三十年) ..

纵江东父兄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

在讨论古代汉语名词用作状语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时间名词的用法。古代汉语的时间名词,和现代汉语的时间名词一样,它们在句中作为状语以表示时间修饰,可以说是这一类词的经常性的职务之一。例如: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 .... 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 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四) .

这一点,无需多家讨论。需要讨论的是古代汉语中“岁”“月”“日”等字的用法。这些字,按

照古代的语言习惯常常被用作状语,但是,它们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他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有“岁岁”(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日)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率或经常。例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 .

第二、“日”字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例如: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 .. 事日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古诗《孔雀东南飞》) .

第三、“日”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例如: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周田。(左传·昭公七年) . (“君”,指晋平公。“州”,地名。)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左转·昭公十六年) . (“起”,韩起自称。“弗敢复”,不敢复求环。)

这些用法都不是现代汉语单个时间名词“年”“月”“日”所能有的。 (五)动词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例如: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 争割地而贿秦。(贾谊《过秦论》)

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字(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例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