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山河壮丽 遗民 五千仞岳南望(悲凉) 忧国忧民 天下兴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满衣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喜悦

爱国

[教学反思]

“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些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的一半思路。同时,让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课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我先让学生了解诗歌背景与作者信息,再请学生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诗歌的意思。学生读后,我便请学生先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我先让学生学习后两句诗,体会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然后再学习前面几句诗,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整节课下来,虽然一开始学生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好像有些困难,但是经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及我的点拨引导,一切都迎刃而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gōng(供给) huǎng(晃眼) yān(燕园) 供gòng(口供) 晃huàng(摇晃) 燕yàn(燕子) 2.易读错的字

稚子(zhì) 涟漪(yī) 蚌壳(bàng) 倭瓜(wō) 徘徊(h.....uái)

点缀(zhuì)旖旎(yǐ 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 .....考点二:词语听写

昼夜 耘田 桑树 报晓 蝴蝶 蚂蚱 樱花 拔草 瞎闹 锄草 铲地

割掉 承认 拴着 瓢虫 闲逛 明晃晃 圆滚滚 孤零零 不可胜数

恍然大悟 乐此不疲 离乡背井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美妙绝伦 良辰美景 烟波浩渺 茂林修竹 一动不动 考点三:词语积累 1.动词

(拼尽)力气 (睁开)眼睛 (钻出)地面 (刮去)污迹 (珍藏)梅花图 (撩乱)银发 2.修饰词

(风光旖旎)的莱蒙湖 (碧波万顷)的大海 (巍峨雄奇)的高山 (缕缕幽芳)的梅花 (远远)地抛 (随意)地飞 (郑重)地递给

考点四:句子赏析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赏析:在作者的心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的,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赏析:外祖父希望“我”和梅花一样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考点五:背诵、默写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考点六:课文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以及(送别时泪眼蒙眬),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考点七:日积月累 1.古诗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思乡的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léi(擂鼓) pō(血泊) 擂lèi(擂台) 泊bó(停泊) 2.易读错的字

幔子(màn) 遂心(suì) 弓弩(nǔ) 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 .....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 碗碟(dié) 拖男挈女.....(qiè)

顽劣(liè) 嫣红(yān) 镌刻(juān) 肋骨(lèi) 瞑目蹲.....身(míng) 考点二:词语听写

妒忌 曹操 都督 委托 遮住 水寨 擂鼓 呐喊 插满 饥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