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解析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从三者的相对位置及周期表的结构来看,A、C一定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x,则C的原子序数为x+2,B的原子序数为x+8+1。由题意知:x+x+2=x+8+1,x=7,所以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7、16、9,分别为氮元素、硫元素、氟元素。

【学习反思】

9页 第9页共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预备知识】

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碱 金 属 元 素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10页 第10页共

钠 钾

【基础知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O2 Na+O2 K+O2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Rb+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2MOH+H2↑碱性: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

[课堂练习1]: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与整理] 颜色:状态:密度: 熔沸点: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归纳与小结]

11页 第11页共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反应程度依次,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Cl2+NaBr===== Cl2+Br===== Cl2+KI=====Cl2+I=====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与总结]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课堂练习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KI、新制氯水、KBr、淀粉、AgNO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

[课堂练习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基础达标】

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2.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锂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锂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CO2;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⑤锂是还原剂。其中错误的是( )

12页 第12页共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